為什麼不好好說話的父母,養大孩子都比較薄涼?看看這些就知道了

新年桌上,小姨夫正在喝酒的時候,兒子鑫鑫就氣沖沖地跑上前把酒杯一把奪走
也就是這麼一奪,小姨夫立馬變臉,整個人都顯得怒氣沖沖
對著鑫鑫踢了幾腳后,然後惱羞成怒地說:「同學比你老爸重要嗎?

今天哪兒也不能去,否則我直接打斷你的腿」
鑫鑫呢,被當眾收拾一頓后,直接放話說:「有本事,你今天就把我打殘」,然後就氣得摔門而出,打算一個人走路去找同學玩兒
氣氛到那裡了,為了緩解一觸即發的局面,我立馬拿上車鑰匙追上鑫鑫,然後載他回城裡
一路上,鑫鑫剛開始一言不發,直到聊起一些家常話,他才慢慢和我吐槽了一些心裡話:
「我爸媽那人,真的和他們沒辦法相處了,從來都不能跟我好好說話一次,就拿同學約我出去玩兒來說吧,這事本來就在過年前已經決定的事,可他們每次都對我也是滿嘴跑火車地批評個沒完,動不動就罵我是個白眼狼,逢人也罵我是個野人,根本就不願意在家裡待」
「事實上,我為什麼不願意在家裡待?

還不是他們天天說那些苦惱的話,我喜歡跟同學在一起,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是放鬆、也是快樂的,而我的家呢,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聽完這些話,我突然想到一位朋友的提問:「為什麼不好好說話的父母,養大的孩子都比較薄涼」
事實上,問題一目了然
父母都不能好好說話,又何況孩子呢
正所謂,世間萬物有因就有果,惡語相向的結果也往往是寒透心的分崩離析
特別是以下幾句話,養大的孩子往往就比較薄涼:

1/11
為什麼不好好說話的父母,養大孩子都比較薄涼?看看這些就知道了

01
否定類:
「沒見過像你這麼笨的孩子」
有朋友說:「特別不喜歡刀子嘴的人,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讓對方感到很不舒服就已經被傷害了」
是呀,特別是父母那些以愛為名義的刀子嘴,最容易成為童年裡的噩夢
認識一個女孩
小時候成績不錯,一直保持著班級前幾名,也是親戚朋友的孩子堆里,讀書比較有天賦的娃了
可女孩媽媽呢,覺得還是不夠,她覺得女孩要麼不爭,要爭就要事事第一名
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也明明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汗水,可她就是看不到
只要有一次沒達到預期效果,那下一秒就是出口傷人的指責與抱怨
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次,期中考試成績剛出來,女孩比上次又多考了五分,可她沒有絲毫喜悅,臉上反而露出擔心的表情
我很疑惑,覺得優等生大概就是如此謙虛,哪怕已經考得很好了,還是言七卑弱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