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如一夜春風來,關於教育「鬆弛感」的討論千樹萬樹梨花開。
那究竟什麼是鬆弛感呢?
遇事時用積極心態去面對,積極思維去解決,保持良好的情緒而不自怨自艾,讓內心得到真正的舒適,就是鬆弛感。
有鬆弛感的人心態都很強大,他們不管遭遇什麼事,都能不急不躁,迅速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和節奏,從容自在面對挑戰和困難,並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在這樣一個人人「內卷」的時代,鬆弛感確實難能可貴,特別是孩子更難得有鬆弛感。
那麼,父母該如何培養有鬆弛感的孩子呢?
1/8

別對比,尊重孩子的成長速度和方式。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成長速度和方式,耐心靜待花開,才有可能培養出有鬆弛感的孩子。
每個孩子的成長曆程各不相同,即使是同父同母的雙胞胎,成長的環境一模一樣,也可能因為個人的性格、智商等的不同導致成長速度不相同。
如果父母經常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對比, 既怕孩子跟不上別人,又怕孩子走彎路吃虧,嚴格管理孩子,既不願意孩子做這,也不允許孩子做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畏手畏腳。
這樣的孩子,怎麼可能有鬆弛感?
想要培養出有鬆弛感的孩子,父母就要尊重孩子學習和探索的方式和方法,讓他們做自己的主人,自己去體驗人生。
尹能靜說過,有次她跟兒子哈利吵架,兒子反駁她:「我的未來你沒有去過,你不能讓你四十年的經驗來告訴我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
從那之後,尹能靜在兒子的成長曆程中不再越界,所以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鬆弛感十足的哈利。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