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鬆弛感的孩子更強大,父母做好5件事,孩子才會有鬆弛感

別功利,讓孩子有自己的時間做閑事。
有些家長自己時間規劃比較好,因此很看不慣孩子浪費時間,只要孩子一閑下來,就趕緊安排事情讓孩子做,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緊張又忙碌。

其實,要培養孩子的鬆弛感,就得讓孩子有一些時間可以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不那麼功利的事情。
比如允許他們在功課完成之後玩一下遊戲或看看閑書,假日裡帶他們去田野里閑逛,玩玩泥巴晒晒太陽。

梁文道在《悅己》中說: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雖然,這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不一定到來,但讓孩子享受這些沒有目標、沒有用處的時光,他們才會放鬆自己,才有更多的愉悅感,才會更加熱愛生活。
當生活中受到打擊時,孩子才能有更強大的免疫力。

7/8
有鬆弛感的孩子更強大,父母做好5件事,孩子才會有鬆弛感

別自我犧牲,經營好父母自己的人生。

曾經有人研究過,那些太過專註孩子,為孩子犧牲自己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反而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而且變成「白眼狼」的概率也比較高。
反之,專註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會更懂事。
這是因為,當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相當於給孩子騰出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讓孩子得以喘息,自然也更鬆弛。

同時,父母積極工作奮發向上,也給孩子做了好榜樣,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樂觀向上。(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