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能量若沒了,剩下的只能是擺爛了

網上看過一個提問:「那些容易把孩子養廢的家庭都有什麼共同特點」
評論區最高點贊的是一位網友分享
他說:
「我已經36歲了,現在還每天內耗,看見父母,甚至聽見他們說話,我就渾身難受,呼吸困難,心跳加速,甚至煩躁不安地朝他們發脾氣,可等他們走了,又覺得是不是這樣不對,自責愧疚,畢竟是父母,然後循規蹈矩,反覆痛苦,消耗自己,痛不欲生…」

1/10
不要在小事上消耗孩子,能量若沒了,剩下的只能是擺爛了

還有網友分享說:
記憶中,我媽媽給我帶來的只有痛苦
就舉三個例子來說吧
第一,我青春期突然飯量大增,她就開始罵我像豬,現在30多歲了,體重成功保持160+怎麼都減不下來
第二,我和我媽作息習慣不一樣,我習慣回家吃完晚飯後就洗漱刷牙回到房間,那樣省的睡前瞌睡被洗醒,也不喜歡再出房間多跑一趟,所以我媽從來沒看到我睡前刷牙,也未經求證的情況下就滿世界說我不刷牙,說我不洗澡……
第三,現在我媽開始否定我成年以後自己做的所有決定,比如留學,比如在大城市工作,說我不該花那麼多錢留學,說我不該在XX城市,應該回4-5線城市工作攢錢買房子,現在我也的確很怕自己選擇錯,做錯事,待在出租屋失業中
從這些可以看得出,一個孩子如果都已經長大成人了還時常惶恐、焦慮、害怕不安,那童年的經歷也一定是不快樂的
特別是在小事上經常被消耗的孩子,長期的批評打擊、貶低謾罵、否定攻擊,導致孩子長大后的能量往往就很低,當怎麼努力也看不到希望時剩下的也只有擺爛了
比如,經常生活在以下幾種環境下的孩子,長大后內心能量往往就比較低: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