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幾天,大家都在忙著走親訪友
和幾個姐妹坐在一起聊天時,有位媽媽率先開口說:「我感覺我好像心裡有問題,看到別人家可愛的寶寶非但沒有想抱的念頭,反而還覺得小孩子哭起來的樣子真煩人,明明我自己也是一個媽媽,明明孩子也是我一個人單獨帶大的,心裡怎麼會有如此想法呢?
難道我真的就那麼冷漠嗎」
講真的,這種感覺還不是一位媽媽的心裡聲音
從身邊很多經歷來看,那些對孩子不感冒、沒有多少熱情的媽媽,通常都是自己單獨把孩子苦到大的
因為已經感受過了帶孩子的艱辛,已經吃夠了獨自一人帶孩子的苦,所以一有時間就想「自私」一些、多一些自由
蘭媽自己就是如此
記得大表姐剛生二胎那年,我去探望她,正好碰到表姐的大寶貝在鬧脾氣,手忙腳亂的情況下我主動把小寶貝抱在懷裡哄著
沒想到,大表姐見到有人帶孩子后,一整個下午都沒有說一聲「要抱回孩子」的話
也就是那一次過後,有大表姐在的地方,我都會刻意迴避遠遠的
一方面是不想幫她帶孩子
另一方就是自己孩子好不容易帶大了,有一點時間和機會都想著自由自在,不會再被「抱孩子」而束縛
所以,並不是單獨把孩子帶大的媽媽比較冷漠,而是她們早已經帶夠了自己的孩子,對他人孩子早已經有了免疫力,不論再可愛也沒有了想要抱一下的衝動和慾望
簡單地說,這一類媽媽也是累夠、累怕了,對「抱孩子」三個字有著無法言表的排斥與抵觸
特別是生活在以下幾種環境中的媽媽們,性格最容易慢慢發展得比較冷漠了:

01
老人嘴碎
不論做得多好就喜歡嘮叨
身為兒媳,聽過最心酸的一句話:
「以前挺懂事、孝順的一個人,為什麼突然間變得那麼冷漠,頂撞公婆、不開心就發脾氣,對家庭也一點都不關心了」
講真的,這句話給人的感受真的很壓抑
給我的感受也是:如果以前挺懂事、孝順的一個人,突然大變樣了,那一定是經歷過別人無法體會的痛苦與委屈,以前的懂事也並非是真的「懂了」,而是迫於無奈的妥協,現在又不願意再吃虧了的自我認知覺醒罷了
認識一個年輕的媽媽就是如此
年紀輕輕,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還要從網上兼職掙些零花錢
勤勞又責任心強的她,每天還會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周圍很多熟悉她的人都是接連不絕的讚美聲
對於公婆,初進家門時,她是熱情地把整顆心都奉上
只要是婆婆念叨的某樣東西,那絕對不超過三天就會買回家,幾千的手機,幾萬的手鐲,基本上都沒有動過「捨不得買」的惻隱之心
婆婆呢,對她也算不錯,彼此之間有來有往,但再好的關係也始終招架不住嘴碎的傷害
特別是作為兒媳,她一直卑躬屈膝、事事討好,即便是婆婆脾氣再怎麼不好、也有苦往自己肚子里咽
可隨著婆婆嘴碎的傷人話越來越多,她也漸漸變得強硬起來,特別是每次一遇到小姑子回家,但凡某一件事沒有聽從婆婆的安排圍繞著她女兒轉,那下一秒就是各種不滿和情緒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