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了呢?背後原因讓人淚目

初二回娘家那天,就知道堂姐的小姑子快要生寶寶了,婆婆的意思是要留在家裡照看女兒生孩子,直到出月子
如此一來,堂姐的兩個孩子因為沒有人照顧,就不能隨著一起去她工作的地方,只好留在家裡親媽帶一個、婆婆帶一個了
可印象當中,堂姐的兩個孩子都只認她一個人,誰靠近都哇哇大哭,全身上下都排斥地把人往外趕
得知孩子要留在家裡讓兩邊媽媽帶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那麼認人,能帶得了嗎
然而,當兩個孩子真正都留在家裡,外婆和奶奶都分配好帶哪個孩子后,卻發現了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
那就是孩子由誰帶就黏著誰,另一個人不論有多麼親、多麼想要靠近,都被防備之心排斥在外
而在這種情況下,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孩子就是那樣,有娘在無事哭三場,只要媽媽在就不乖,現在我們不都是帶得好好的,不哭也不鬧,乖得很呢」
可為什麼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了呢?

中國育兒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當媽媽離開孩子不在身邊之後,家長往往會說孩子特別懂事乖巧,實際上這只是因為孩子對除媽媽之外的人信任程度有限,說白了,就是害怕,不敢輕易試探這些人的底線,孩子也不熟悉家人的脾氣性格,內心缺乏足夠的安全與信任感,自然而然就不敢釋放自己的天性,也就從感覺上給了別人一種「媽媽不在就乖巧好帶」的假象
很明顯,只要媽媽不在孩子就乖並不是合理的解釋,孩子只黏媽媽一個人、只鬧媽媽一個人背後的真相,也是因為孩子對媽媽天生的那份信任感
比如,以下幾個例子,就充分地體現了母子(女)情深的信任與美好: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