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忠告:把14歲女兒養廢后,才發現一直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03
「別著急,慢慢說…」
人與人之間相處,其實最根本的需求就在於尊重、傾聽、還有理解
前者尊重和傾聽是最為主要的,若沒有這兩點,那後者的理解也就無處可談了
春節幾天,去姨媽家拜年,剛走到家還沒有坐幾分鐘,睡眼朦朧的表弟就從房間走出來,然後對姨媽說了句「中午吃什麼飯」
本來是可以好好接話,也能交談一段關於美食的點評和對話,可姨媽一句「做什麼就吃什麼」的不耐煩怒吼聲,直接讓家裡面的氣氛變得緊張而局促起來
等到沒人搭話了,姨媽又反過來問表弟「你想吃什麼」時,表弟卻始終一言不發
有了這一點作為鋪墊之後,後來吃飯的過程中也不愉快,姨媽還在為表弟飯前不搭話而生悶氣
飯桌上也不聽話地嘮嘮叨叨,說的無非就是表弟身上的各種小毛病
再隨著矛盾的不斷激化,只是低頭乾飯的表弟終於忍不住了,朝著姨媽吼了一句「煩不煩啊」,就丟下碗筷然後推門離去
等到表弟再回來時,我私底下安慰他幾句,沒想到他卻一下子紅了眼眶,然後向我訴苦說:「我只是想問老媽中午吃什麼飯,然後需不需要我幫忙而已,而她呢,我話還沒有說完就急著說我,難道我在她眼裡就是那麼的差勁嗎」

7/8
一位媽媽忠告:把14歲女兒養廢后,才發現一直欠孩子一句對不起

也就是這件事,讓我明白了:等孩子把話說完的重要性
開文所講例子里的媽媽也是如此
女兒在門外唱好日子,跟同學分享自己沒人約束的快樂時,媽媽只顧著生氣、忙著掉眼淚,卻沒有去聽女兒接下來的話
女兒說:「雖然我自由了,沒人管我了,我也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是心裏面總是覺得空落落的,媽媽不管我了,一定是對我失望透頂了吧…」
這件事,也是母女倆後來解開矛盾后無意間講出來的
那時候媽媽就在想:如果當初能聽女兒把話說完,或者說更多的話,那矛盾也許早就解決了
是呀,很多矛盾都不過是「很多個小事」積攢起來的,不想小矛盾積成大矛盾,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小矛盾時就逐步化解
特別是和孩子之間產生隔閡、爭論、甚至誤會時,都不要忘記對孩子說一句話:「別著急,慢慢說,我聽著呢」
這句話的矛盾化解力幾乎是百試百靈,也充足地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感,從而產生濃烈的分享欲與親切感那麼,關於如何改善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的一些方法與建議,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