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校門口放賴、又哭又鬧不上學,路過媽媽:事出反常必有因

當一個孩子「說什麼」也不願意上學時,家長要讀懂的,就是孩子不想、拒絕讀書背後的隱情
如果我們一遇到孩子排斥上學的時候就盲目暴躁,那孩子只會比你更暴躁,比你更大聲地發泄情緒
清晨,送女兒上學的時候在校門口看到一個男孩放賴,整個人躺在地上打滾就是不願意起來往學校走
大庭廣眾之下,男孩旁邊的爸爸也顯得格外焦躁
只見,他多次把孩子從地下拎起來往學校拖著走,奈何男孩就是越拎越反抗的性格,也不知道哪裡來的力量,居然連身強力壯的爸爸都輕易掙脫了
沒辦法,爸爸只好繼續放大招,打算把孩子直接架起來扛到學校
男孩呢,也是見招拆招,見爸爸打算上狠招之後,立馬把書包里的所有書本都掏出來扔得滿地都是,然後躺在地上打滾,手上還使勁拽著馬路邊的木棍防止被爸爸拖走…
後來,迎面走來的一個女老師,手上牽著自己的女兒,撿起地上的書本看了看,確定是本校的一年級學生后,便彎下腰說:「小朋友,怎麼了,我帶你一起去學校好不好」
緊接著,經過路過女老師的耐心開導后,男孩的情緒才逐漸平靜,撿起地上書本裝到書包里然後跟隨老師走進了學校
與此同時,而街道突然安靜下來的寂靜,和此前的掙扎哭鬧聲也形成了明顯對比,路上還聽到幾個媽媽議論說:
「事出反常必有隱情,孩子不願意上學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不去了解孩子的需求、解決問題,那孩子肯定是越逼他、他越反抗的厲害了」
是呀,事出反常必有因,嘗試對孩子再多一些愛的關懷、和耐心開導,你會發現我們就越來越接近真相了
對此,蘭媽還特意結合孩子成長的心理變化,總結了以下不同入學階段可能存在的不同厭學情緒,大家可以對號入座,也可以作為典例為孩子做好預防厭學的參考工作:

1/12
男孩校門口放賴、又哭又鬧不上學,路過媽媽:事出反常必有因

01
幼兒園階段:
主要考慮孩子的環境適應問題
幼兒園是孩子所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也是他們學習生涯中所接觸的最基礎教育-獨立能力培養
在這裡,沒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全天無死角監護,只有不斷適應環境、學習技能、並融入集體的能力遞進
如果別的孩子都能自己吃飯,午睡之後也能快速穿衣穿鞋後站在指定位置排隊,並位列第一時
那這種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就會有種「一人敵千軍萬馬」的自豪感,對「上幼兒園」這件事也充滿憧憬和期待
反正,如果孩子每次都要「慢人一步」,內心裡的沮喪、挫敗,還有被老師催促時的羞愧感就會無意傷到孩子小小的心靈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