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校門口放賴、又哭又鬧不上學,路過媽媽:事出反常必有因

事實上,堂哥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和他的童年經歷離不開關係
特別是讀初中、高中的時候,堂哥父母整天在他身邊嘮叨:「如果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跟我們一起吃苦受罪,看看你的媽媽就知道,這些年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可她為了你一直守在身邊貼心伺候著,如果你沒考上好的大學,最對不起的那個人就是你的媽媽了」
本身就比較孝順的堂哥,最聽不得這些話,也暗暗決定「一定要努力讀書,不讓媽媽失望」
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堂哥考上了好的大學,他也覺得自己就能成為父母的驕傲,不會再被拿出來比較、甚至否定了
但結果依舊是相反的,堂哥每次放寒暑假從學校回來,都被別人讚美「是個博學多才的好苗子」,可堂哥父母卻無視眾人的讚美,直接曝出很多黑料讓堂哥當眾難堪
正因如此,堂哥消沉了好長一段時間,甚至在讀大二那一年還想過休學,目的就是為了能早點出去打工掙錢,然後早點向父母證明他自己
也是聽堂哥講完這些過往經歷后,我才詫異地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原來,大學生也會厭學呀

11/12
男孩校門口放賴、又哭又鬧不上學,路過媽媽:事出反常必有因

是的,厭學就像是我們的情緒一樣,無時不刻不在,孩子讀書的時候遇到挫折、和困難會產生畏懼和厭學情緒,出了社會同樣也會因為不喜歡某種事物而拒絕靠近
唯一不同的是「有些是責任下必須要做的事,有些是興趣範圍內可以取捨的選擇權」
這也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的事情
比如,孩子學習成績不是很出色時,你想讓孩子明白讀書的好處,那就不要苦口婆心地說什麼「讀書決定未來,不讀書以後就只能掃大街吃苦的話」:
一則,孩子根本聽不懂
二則,過度地強調某件事只會加快孩子反感的忤逆心理
想要讓孩子明白「讀書意義」最簡單的方法,也是帶孩子去一次他們最想消費的地方,然後交給孩子一百塊讓他們自己去消費
當孩子捏著一百塊看上幾百、甚至價值上千元的東西時,他們內心會是什麼感受呢
這個過程就是為了讓孩子初嘗「選擇權」的味道
之後,再耐心地跟孩子解釋說「讀書,雖然並不能決定一切,但至少可以讓你繼續學更多的知識,未來在面臨工作和喜歡的東西面前,可以有你選擇它們、而不是它們淘汰你的權利
相信如此感同身受的體會,也是能勝過很多苦口婆心大道理的那麼,關於孩子突然不願意上學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