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一個孩子對母親表現得不尊重的時候,恰恰是需要反思的階段
不過,需要反思的不僅僅只是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還有家裡面的家人是否尊重媽媽
大年初一那天,我和小姨約好了一起去外婆家拜年
好不容易放假幾天,平時只忙著上班掙錢的小姨,也難得有機會和家人一起談天說地
可就在吃飯期間,大舅只是說了一句「待會三缺一」,然後讓小姨陪他們打麻將時,小姨的兩個兒子瞬間變得暴躁起來
大兒子說:「我還有事,吃完飯就走」
小兒子也說:「不行,我都跟同學說好了,他們晚上要到我們家吃飯,你不回去誰做飯呀?
你要是害我放同學鴿子,那以後你老了,可別指望我會管你」
小姨解釋說:「我就是陪舅舅們玩一會兒,不耽誤你同學上我們家吃飯的,再說了,大過年的,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不就是想多待一會兒嗎?」
沒想到,兩個兒子倒是沒說什麼了,小姨夫卻在背後補刀說:「一有點時間就想著打麻將輸錢,你除了打麻將還會什麼?
真是敗家」
一時間,小姨被氣得淚流滿面,她哽咽地述說過去所經歷的苦楚:
「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哪一天不是為了我們這個家庭而活,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了,還想著出去多掙錢,好給兒子攢彩禮錢,現在大過年的休息幾天,我連打麻將這點興趣愛好都不能有嗎?
「再說了,我們就這幾個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玩點小牌,你現在提敗家、輸錢,是不是有點太傷人了呢」
而小姨夫被當眾質問之後,立馬生氣地拂袖而去,根本不給小姨和在場的親戚們面子,兩個兒子緊跟其後,也似乎根本不把小姨這個母親當回事
沒辦法,小姨只好尷尬地說了聲「夫管嚴」,就慌忙地追上家人離開了
看到那裡,我似乎透過小姨看到了一個母親不被尊重的原因-家庭地位極低
是的,如果一個母親在家裡都沒有家庭地位,連想要發表內心感言的資格都沒有,那從小生活在這樣環境下的孩子,只會覺得母親所有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也自然就不懂得心疼和尊重了
特別是一個母親所面臨的以下幾種環境,最容易讓她們成為一個不被尊重的媽媽:

01
伸手問丈夫拿錢時
被指責:什麼都不會,只知道亂花錢
「不是前段時間剛給你轉的錢,你都幹什麼?
怎麼又沒錢了」
「什麼都不會,花錢第一名」
「我一個人在外面掙錢不容易,一家老小全靠我一個人,你不幫忙分擔些就算了,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這個家也早晚要被你敗光了」
…
這是來自五十多歲爸爸、對四十多歲媽媽所說的話,兩個人都是二婚,又是中年得女的原因,他們把那個小孩看得格外重要
媽媽專職留在家裡伺候女兒一日三餐,爸爸在外面工作掙錢,還打算每年給女兒額外存五萬壓箱底錢
這本來是分工明確的好事,爸爸給媽媽提供經濟支持,媽媽讓爸爸沒有後顧之憂地安心工作
可事實卻是「再完美的安排,都抵不過人心不平」的身心摧跎
特別是在「錢越來越難掙,越來越好花」的經濟窘迫面前,以前就經常嘮嘮叨叨的父親,在母親面前說的話也是越來越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