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燈效應讓我明白:想要贏得孩子,就需要改變講話方式

和一個朋友聊天時,她告訴我,她被自己的10歲女兒「教育」了
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要從輔導孩子作業開始說起
就因為某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老師給朋友打電話「告狀」后,朋友深感羞愧,對孩子日常的作業輔導也會格外嚴厲一些
可有那麼一個下午,女兒卻突然告訴她:
「媽媽你不要檢查我的作業和練習冊了,因為你看后指出我的錯誤我會不開心,你那麼厲害嗎,總是看見別人的失誤,高手也會有失誤的時候,明天老師會講題,錯了我會及時改的,老師解題我一聽就懂,你來糾錯讓我很不爽,你有本事你來做我的功課,給我做示範,看看你是不是能做到絕對的準確」
自此,朋友似乎一下子就人間清醒了,往後對女兒的學習不再雞蛋裡挑骨頭,自從過多地關注孩子身上的進步和細節后,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出乎意料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這就跟我們成年人遇到工作壓力是一樣的,如果你在人生第一次談合作的時候被刁難,甚至被羞辱打擊了,那下一次就會因此產生心病,每一次只要碰到工作、跟合同上的事就會感到羞恥,更是避之不及
說到這裡,我突然想到心理學上的一個辭彙概念,叫作「煤氣燈效應」:
有一部同名電影,講得就是一個丈夫是如何控制妻子思維的
劇中比較典型的一段,就是丈夫經常在閣樓里點煤氣燈,當妻子問起這件事情時,丈夫卻告訴她:「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想象」
久而久之,妻子誤以為是自己的精神出現了問題
所謂的煤氣燈效應,所指的就是那些長期受欺騙、虛假、片面、還有操控性語言灌輸影響的精神控制
在這裡,對方往往會用看似平常的話題反覆觸碰你的底線,當你忍無可忍的時候又會倒打一耙,反而來指責你的脾氣差,對於不明真相的人看到的,就是你在發瘋、不懂事、也會覺得你不可理喻

1/9
煤氣燈效應讓我明白:想要贏得孩子,就需要改變講話方式

所以,這種單方面的指責、還有精神操控的溝通,實則就是在製造矛盾
轉念一想,很多和孩子關係緊張、又難相處的家長,不就是如此嗎
一方面長期對孩子語言控制,另一方面在孩子沒有乖乖聽話的時候反過來指責,對孩子道德綁架,直到實在是忍無可忍、難以相處時沉默地無話可說…
想要改變和孩子之間的糟糕狀態,那就需要打破煤氣燈效應,和孩子建立更有效的親子溝通
比如,以下幾種溝通方式改變,就能幫助家長們更好地贏得孩子: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