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媽媽並沒有打算就此罷休,趁著錯誤正熱乎的時候接連批評說:
「你自己好好想想,我都提醒多少遍了,讓你坐要有坐相,不要用屁股把凳子往後頂,你聽了嗎」
「我看你根本就是故意的,現在真的摔了一跤,心裡好受了吧」
「你今年已經九歲了,再過一年就十歲了,我真的不想再說你什麼了,你要是繼續這樣不要臉,那我也沒招了」
…
很顯然,女孩聽到這裡已經情緒崩潰了,她聲嘶力竭地吼出聲:「至於嗎?
我不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你非要沒完沒了地揪著不放,我看在你眼裡,凳子也遠比我重要得多吧」
事實上,這就是缺少包容性的失敗溝通
媽媽認為,孩子錯了就要當場指出來,讓孩子意識到並引以為戒,可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有誰能大大方方地坦然接受自己的錯誤呢
特別是大庭廣眾之下所犯的錯誤,本身就羞愧難當,多一份包容、理解和保護,孩子才能更勇敢地面對錯誤
3/8

記得《養育兒女》一書中曾說過:
孩子出錯、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剝奪了孩子試錯的機會,不讓孩子犯錯也是教育里最失敗的認知
我們想要把孩子教育好,成為好父母的第一步更是如此
孩子有缺點的時候反過來發現優點,孩子出錯的時候也不要大吼大叫,儘可能地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同樣是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姿,如果你對孩子說「你這個年紀調皮一些很正常,想當初媽媽也像你這樣不聽勸,結果摔個狗吃屎,現在還尷尬地記憶猶新呢」
如此,孩子就會像聽笑話一樣輕鬆地接受話中的提醒和用意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