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當了一星期「啞巴」后,突然悟懂:和孩子溝通需要智慧和技巧

探望一個朋友,前段時間咳嗽嚴重,嗓子啞后持續一個星期發不出聲音、也說不出話
等到再次探望時,我發現朋友的轉變實在是太大了
特別是性格方面,以前是急性子的說一不二,只要是她決定的事情,那女兒和丈夫都是要絕對性的服從
可這次探望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
記得剛進屋那會兒,朋友女兒就湊上前問了一句「媽媽,我寫完作業了,可以出去找朋友玩會兒嗎」
本以為這句話的憤怒值會達到頂峰,朋友也會直接對孩子大發雷霆,甚至責問「作業寫完了,不知道練會字,讀會書嗎?

一天到晚就知道跑出去瘋玩」
沒想到,一向性子急躁的她卻一反常態,非但沒有批評孩子,反而鼓勵性地說:「不錯,今天完成作業的速度比昨天又快了十分鐘,想玩就出去玩吧,但是玩好了回來還是要練字和閱讀打卡的」
只見,女兒歡快地應和一聲后,就一蹦一跳地跑出家門
看得出,這對母女的心情都是不錯的,也完全看不到曾經那一言不合就針鋒相對的局面
而當我問出疑問:「何時和女兒相處得那般和諧」時,朋友告訴我:
「還得謝謝這次咳嗽了,一個星期說不出話,自從沒有對她批評嘮叨后,我發現女兒並沒有那麼差勁,像每天端茶倒水、噓寒問暖,可是一樣都沒落下」
「看來,和孩子溝通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如果和孩子動不動就因為一件事吵得不歡而散,那根源一定是在於溝通本身就有問題」
仔細一想,事實真相確實如此
正所謂「良人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智慧的溝通、和直接性批評打擊,那所帶來的影響還有結果,可是完全都不一樣的
特別是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不想因為爭吵矛盾跟孩子傷了和氣,那就要多掌握以下幾種溝通技巧了:

1/11
自從當了一星期「啞巴」后,突然悟懂:和孩子溝通需要智慧和技巧

01
3秒停頓法
可以有效減少衝動和不當言辭
有人說,遇上不會溝通的父母 ,即便是你對孩子滿腔愛意,孩子感受不到,親子關係也會因此難以親密講真的,和孩子溝通確實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
有位媽媽,幾個月前因為兒子的學習問題,經常輾轉反側地整夜無法安睡,每天似乎都進入了爭吵-發怒-唱反調,然後再陷入不了了之的惡性循環中
記憶中最深刻的一次,兒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只是伸了一個懶腰,然後抱怨一句:「真煩,作業怎麼那麼多,根本就寫不完」
媽媽就趁機教育:「同樣一個老師教課學習,為什麼別人都能學會,作業也都會寫,而你卻偏偏跟人不一樣呢?

問題在我,問題在老師嗎?

別搞笑了,學習不好,作業不會寫,問題肯定是在於你自己的」
沒想到,兒子聽完這些話后,當場就反駁說:「那你呢?

為什麼別人的媽媽都能跟孩子好好溝通,而你動不動就對我批評打罵,難道你就沒有問題嗎?

你為什麼不能跟其他家長那樣,溫柔,耐心,再更有耐心一些呢」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