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時,聽到一個好笑又揪心的育兒新話題:爛尾娃
是的,養孩子就像是蓋樓建房子一樣,看起來簡單,實際上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爛尾了」
比如:
早期爛尾:家長們盡心儘力地培養,可孩子和其他同學之間的落差感還是很大,老師找家長談話、施加壓力,家長無奈只好天天嘮叨,直到雙方劍拔弩張誰也不讓誰,學習更不用說能主動多少了
中期爛尾:之前學習挺好的,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後來就是越學越後勁不足了,到了初高中一遇到困難就一副「我不學了」的擺爛模樣,整個人也是直接把自己放棄掉了
末期爛尾:孩子從小到大學習都不錯,也考上了名牌大學,可畢業之後連個工作都找不到,整天就待在家裡打遊戲、睡覺、和啃老
明明是盡心儘力、省吃儉用培養出來的孩子,為什麼長著長著就那麼大的變化、學著學著也直接不想學了呢
有人說,這就是爛尾娃
也有人說,這比買房爛尾還要傷人,買房爛尾損失的只是金額,可養娃爛尾直接是出錢出力還不討好,不管你怎麼做孩子都不痛快,孩子也不會讓你痛快
那隨著「爛尾娃」越來越多、家長有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去避免呢?
蘭媽認為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01
改變形容用詞
不能用「爛尾」、「沒希望」形容
一說起「爛尾娃」越來越多,可能會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一時間也紛紛回憶起曾經帶娃的各種辛酸苦辣
可事實上,嚴格地說,即便我們的孩子再怎麼淘氣、再怎麼不如別人,作為家長我們都不能用「爛尾」這個詞去形容他們
特別是在讀書方面,孩子也許學習成績特別差,但這並不代表人品也差,家長不僅要接受孩子的平凡普通,還要適應孩子的優秀,千萬不能在孩子考九十分時,你批評他「為什麼沒有考一百分」
認識一個女孩,從小乖巧伶俐,特別是學習方面幾乎很少讓爸爸媽媽操過心
就拿幼兒園畢業那年來說,其他的小朋友都忙著去哪裡遊玩,而她卻主動讓媽媽給她出題做,為的就是在讀一年級的時候能跟上隊伍、考出好的成績
而女孩讀小學后,數學成績一直保持得不錯,最低分也是97分,光是「滿分之星」的獎狀就拿了好幾個
可有喜也有憂,女孩的語文成績相對於比較差一些,有一次就因為考了個68分,老師直接把她留在教室里,還喊來媽媽當面指出「你好好看看,成績都不及格」的問題
媽媽呢,在老師的責怪聲下雖然卑躬屈膝地連連說好話,可回到家后就像是魔怔了一般,一邊網購大量練習題,還一邊逼著孩子各種背書、練讀拼音、聽寫、和做題
假如哪個音調讀錯了,會喋喋不休地說很多指責性的嘮叨話,如果在如此細心栽培的情況下,成績還是考得不理想,那回家后就是各種「沒出息」、「笨得跟豬一樣」、「看你這樣子根本沒救了」等語言炮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