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先不談孩子的成績怎麼樣,自我信心都在一點一點地被消磨了
特別是平時學得還不錯的數學科目,也在極其不自信的情況下,經常把答案寫了擦、擦了又寫,最後還直接把對的答案改錯、錯的答案繼續錯
不僅如此,聽女孩所說,她每次一到考試的時候整個人就緊張得腿軟手抖,生怕會考試不及格、也生怕把答案寫錯了,有時甚至連正常寫字都比較困難
看吧,這就是所謂的自我信心潰散,一旦孩子連學習的信心都沒有了,那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不僅學不進東西,心理上也遲早會出現問題
所以,孩子「爛不爛尾」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普通平凡
如果孩子學習成績上確實普通、也很拿不上檯面,那就不要拿上檯面了
記得有個教了十幾年書的老師,曾經還分享說:
我女兒的數學成績比較差,特別是高二那年的模擬考試,直接考了52分
當時,我們都很著急,還花了很多錢為她請專業的一對一家教,可成績就是提升不上去
沒辦法,我只好說:「拉倒,實在學不進去就算了,我們把更多精力都放在報考文科上吧」
後來,在我們全家的鼓勵、並接受數學平庸的和諧氣氛下,女兒最終雖然數學成績一般,但文科分數基本上都接近滿分
而這個例子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做事不要太固執,多一些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你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就會越來越多…
這也是每一位家長都需要領悟到的道理

02
養娃沒有絕對
當養孩子太累時就換個方法
很現實的一句話:
「不要因為孩子不優秀就使錯了勁兒,如果當父母的,能充實快樂、有情緒管理能力,那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模仿,因為教育從來都不是要求孩子做什麼,而我們做什麼事能影響到孩子」
很久以前,遇到一個男孩
在媽媽的眼裡,他暴躁、叛逆、不服管教,有時候還經常因為幾句話就把媽媽推倒泄憤
在管了不起作用的情況下,她就此給孩子貼上「爛尾娃」的標籤
可當我和男孩有了一次獨處后,我發現男孩並沒有媽媽口中的那麼糟糕
頭一次見面,就發現男孩是一個嘴甜、懂禮貌、還比較好說話的紳士男孩
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直到媽媽出現,整個的「怨婦」形象就開始對兒子各種批評指責,而前一秒還樂觀懂禮貌的男孩,看到媽媽后也是肉眼可見的笑容下調
母子倆一見面的場景更是充滿火藥味,一會兒一個指責批評,一會兒一句「你煩不煩」的怒懟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