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明白: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實際上「拼的」就是父母

第一:
孩子需要鼓勵
再好的天資也招架不住批評打擊
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教育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如果父母或者老師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總是習慣擺出高高在上的權威姿態,那在不斷的批評指責、還有打壓之下,孩子就會慢慢出現很多問題
聽過這樣一個真實案例
有一位男士,26歲了
本來是正值青春的壯年之際,可他卻患有肺炎,並且會經常舊病複發,反反覆復看了很多家醫院都沒辦法根治
後來,直到20年後的某次病情再度惡化,醫生經過多方面排查才發現,病情無法根治、還反覆複發的原因,居然是病患的支氣管中有個哨子
也就是這件事,曾經的往事才被扒出來,讓大家所知曉
而據男士所說,他其實從第一次生病開始就知道是吞了哨子的後遺症,可他的父母實在是太嚴厲了,擔心會被打罵批評,吞哨子的事情就一直瞞著、不敢說出來
真的很難想象,當時還是孩子的情況下,是如何承受吞下異物的恐慌、難受,包括還被肺炎折磨二十幾年的煎熬歲月

3/9
現在才明白: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實際上「拼的」就是父母

還有一個案例,是一個媽媽給我留言求助
她告訴我:
「蘭媽,我的女兒今年才上一年級,她學習上明明已經很努力了,平時回家為了寫作業連飯都吃不下,可學校老師還是不喜歡她」
「比如,每次出現一些問題就把我喊到學校,女兒一看到我就會哭,而老師一看到這裡就會批評孩子喜歡哭,我只是告訴老師女孩性格軟弱愛哭一些很正常,一年級寫作業又全靠讀題,有時候老師讀題沒聽清楚,沒理解題意,那就會很容易寫錯答案」
「結果老師上來就責怪我沒有態度,還說跟我沒辦法溝通,我好像把老師給得罪了,我該怎麼辦」
聽完這些,我的內心有些百感交集,同樣是經常被老師「請家長」的那批人,我也深感被批評、指責過後的羞恥、還有自卑心理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我們期待嚴師出高徒,但也一定要謹記:
成長是需要鼓勵和認可的,批評歸批評,但同時也要對孩子身上的優點給予認可,如果我們總是批評打壓,那即便是孩子具有再好的學習天資,也招架不住批評打擊后的消極、還有對學習的恐懼和排斥
比如,當孩子某些方面表現得不是很好時,先找找他們身上最近的優點,告訴孩子:「你最近在某某方面表現得不錯,很有進步,可如果我們寫作業的時候再多一些審題、和認真聽題就更好了」
如此有表揚、也有批評,這才是對孩子正確的教導方式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