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容易忽略的心理學真相-吸引力法則,記得早點說給孩子聽

有個從事教育工作十幾年的老教師,她退休后和幾個老朋友聊天,說到了有關孩子學習三心二意的教育話題
當時,她還舉例說:
有個女學生,剛開始對待學習還是蠻勤奮、也蠻積極主動的
可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這個學生有段時間做什麼都半途而廢,上課沒幾分鐘就朝著窗戶外邊看,看書沒看幾頁書就丟在一邊,作業沒寫多少也總是以上廁所為借口往外邊跑…
當時,我就覺得特別奇怪,把她叫到跟前詢問原因
孩子一聽也坦言地告訴我:「跟我媽媽學的呀」
聽完這些,我不由地一愣
原來,孩子媽媽是一個經常要做各種文稿的小編一類,每次寫不出東西的時候就喜歡煩躁發脾氣,有時候還直接把不滿意的稿紙揉成一團,隨手丟到一邊后又轉頭去做其它的事情
大概也就是受此影響吧,這個孩子也在無形中產生「正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可以想其它的,也可以丟在一邊去做另一件事」的想法
還有位媽媽,她前幾年忙於事業,沒有顧上女兒的學業問題
直到讀四年級之後,她發現孩子的各科成績都很差,除了語文成績能勉強考七十多分,剩下的成績都保持在二、三十分左右
這樣成績,如果再不狠抓緊抓,那到了後面就會更難、更讀不進書了
心急如焚下,媽媽放棄了高薪工作打算回家專項型地一對一輔導
但接下來的輔導路並沒有那麼順利,每次一到寫作業的時候不是三心二意磨蹭,就是全程黑著臉、撅著嘴巴
時間一長,再好的脾氣也受不了了,媽媽好幾次都被氣得崩潰大哭
再回頭看看孩子身上的問題,她也坦言說:
「真的好後悔以前沒有好好管孩子,沒有從一年級就開始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現在雖然還來得及,可微弱的改變根本跟不上現有的學習進展,每天都在學新的知識點,孩子也每天都落後於他人」
沒想到,身後的女兒聽到這句話當時就發表不滿:「就知道說我,你每次還不是丟三落四、三心二意,鍋里還煮著飯就跑去打電話」
媽媽開始還爭辯說「我那是有事」,可轉念一想: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呀,父母如果不意識到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想著改變孩子,那結果只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掙扎與不滿
而教育的最終結果也應該是:審視+專註=吸引力法則
這是一種心理學真相,通俗簡單地說就是: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熬出頭
但這個過程我們也一定要明白,你所做的任何一件事,雖然一步步做下去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可如果我們一邊努力、一邊又懷疑和埋怨,那最終就會因為信念感的動搖而讓前期努力變得功虧一簣
所以,我們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得好、做得成,最重要的就是自己信念感夠不夠強,要做的也是藉助吸引力法則加強個人信念、改變孩子的信念
比如,以下幾個能顯化信念的吸引力方法,就可以讓教育變得更有效、更高效:

1/8
一個容易忽略的心理學真相-吸引力法則,記得早點說給孩子聽

01
相信時間
只要認真投入就能得到回報
時間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存在,你可以不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但一定要相信時間的公平性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也要及時讓孩子認識到時間的公平競爭
有這樣一個女孩
她每次考試不理想時,會怪考試時間太短了,根本不給她認真思考的時間
她每次單詞聽寫錯誤率高時,會怪老師報的單詞太快了,她沒有聽清楚就進行了下一個
她每次作業寫不完了,更是怪作業多、時間不夠,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量,卻在抱怨連連的各種找借口中浪費了大把時間
並且,女孩還玻璃心嚴重,不管自己身上有多明顯的錯誤都不允許別人當著面說出來,她覺得這樣會傷自尊心、也沒有面子
在這件事情上,女孩的媽媽不知道批評和強調了多少遍,但孩子始終都覺得問題就是出在別人的身上,跟他沒關係
時間一長,母女倆的感情也一度進入冰點,基本上就是一說話就開吵,一對視就忍不住吐槽嘮叨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