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磨蹭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痛病?弄清楚這3個原因就簡單多了

每次一說起孩子學習磨蹭的話題,就總是會引起很多家長的共鳴
和一個媽媽聊天時,她就告訴我:每天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對孩子嘮叨和催促
不催吧,孩子能不知道白天黑夜地玩上整宿,看不下去催幾句吧,孩子還反感地甩臉不理人,最糟糕的情況還是越催越慢、越催孩子越跟你作對
比較經典的橋段,就是早上吃早餐的那段時間了
每一次都是媽媽背著書包,眼裡盡顯複雜神色地看著女兒
而孩子呢,始終都不慌不忙,看著是在用勺子舀著碗里的飯,但勺子始終都送不到嘴巴里
再看著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本該7:30就要出發前往學校的,可孩子卻還在氣定神閑地重複著那些動作
而聽完媽媽的這番描述,似乎我都能隔空感受到孩子的磨蹭,也會由心地感到緊張和焦慮
可事實上,孩子在學習上磨蹭這件事,焦慮歸焦慮、著急歸著急,進一步了解孩子磨蹭才是重中之重
就像你以為的孩子磨蹭,是討厭學習、不想學習嗎?

並不是
即便是孩子因討厭學習、不想學習而磨蹭,那這份磨蹭背後也是存在所謂的前因後果
也只有先針對性地了解情況,那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影響、和改變
特別是一說起孩子學習磨蹭、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通病時,更不可因為習以為常就掉以輕心
一方面,磨蹭也許是大多數孩子身上的通病,但不是全部,至少在優秀孩子身上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磨蹭並不會因為孩子「長大了」就自動消失,它們最後都會化作習慣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也是阻擋未來可以取得更好成績的絆腳石
所以,改變孩子,就是要從磨蹭這種看似通病又比較難控制的事情下手
特別是「孩子為什麼會磨蹭」、「磨蹭又為什麼會成為學習上通病」的這些問題,當我們能弄清楚原因就會簡單多了
對此,蘭媽特意結合身邊的一些真實案例,總結出了以下3個原因:

1/8
為什麼磨蹭會成為孩子學習上的痛病?弄清楚這3個原因就簡單多了

01
第一:
有一種磨蹭叫:態度性
成績並不是對孩子優秀與否的唯一考核標準,更不應該被家長們用來要求孩子做到足夠多、必須性的要求
有這樣一位二胎媽媽,養老大的時候她認為「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以至於,在大女兒學習這條路上,她從未盯著、也從沒有包辦過,只是每天象徵性地提醒一下「該寫作業了」
哪怕沒有完成作業、或者完成作業的質量不高,她也沒有發火,而是對孩子說:「這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明天去跟老師交代吧」
本以為,這種態度可以有效地鍛煉孩子的自覺自律,可沒想到孩子的情況是越來越糟糕了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作業錯誤率高,到了後來就直接是不交作業、或者裝病逃學了
直到大女兒在學校被老師點名批評,女孩對老師說「我媽媽都不管我,她說不管我考多少分都不說我,就算不及格也沒事」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