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家長催促 VS 孩子磨蹭
在面對孩子磨蹭時,我們的催促方式,往往直接影響孩子的反應。
有些催促方式不但無效,還可能加重孩子的拖拉行為。
★「快點」
當我們大聲催促「快點」時,孩子通常會變得更加拖拉,甚至出現「發獃」的現象。
這是因為,過多的語言壓力讓孩子分心,產生了抵觸情緒。
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平和的語言,比如說:「現在還有5分鐘刷牙時間,之後我們一起去看繪本。
」
這種方式既讓孩子感到被理解,也增強了任務的具體性。
★「馬上去做」
當我們採取強行命令「必須馬上做」的方式時,孩子可能會敷衍應付,完成質量很低。
這種情況下,任務缺乏內在驅動力,孩子只是為了應付家長的要求而行動。
我們可以通過讓任務更有趣,或賦予孩子選擇權,來激發主動性。
比如我們可以問:「你是想先收拾書包還是先整理課本?」
這種提問方式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同時提升了參與感。
★「不做我就生氣了」
另外,如果我們使用威脅語句,比如「不快點就懲罰」,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而哭鬧,反應變得更慢。
威脅帶來的壓力,會讓孩子情緒失控,無法專註完成任務。
我們不妨嘗試通過遊戲化方式,讓任務更有吸引力,比如將穿衣服變成「我猜猜是哪只手先穿進去呢」的遊戲,或者用輕鬆幽默的語氣引導孩子完成任務。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