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區溜達時,碰見兩個寶媽在聊天。
A媽:「你家孩子抱得太多了吧?
都這麼大了還天天抱,得慣壞了!」
B媽:「抱就抱唄,孩子小時候多抱抱不是挺好嗎?
總躺著也不好吧?」
A媽翻了個白眼:「我家娃就是多躺躺,自己玩,省得太粘人。
」
兩個媽媽你一言我一語,互相不服。
這讓布穀媽不禁好奇,到底是「經常抱」的娃好,還是「經常躺」的孩子好?
他們長大后,區別還真挺明顯的。

一、「經常抱」的娃
很多人覺得,孩子抱多了會「慣壞」,其實不是的。
經常被抱的孩子,小時候得到的安全感更多,長大后更容易自信、獨立。
朋友家兒子小寶,從小就是個「抱娃」。
媽媽總是抱著他,餵奶、哄睡、出門都不離懷。
有一次布穀媽問她:「你不怕抱多了,以後他離不開你嗎?」
她笑著說:「放心,孩子安全感足了,反而更獨立。」
後來上幼兒園,小寶確實比同齡孩子適應得更快,也更勇敢。
被抱得多的孩子,為什麼安全感更足?
「依戀理論」認為:孩子小時候,如果得到足夠的愛和安全感,長大後會更有自信,更願意探索世界。
當孩子小時候,總有人抱著他、安慰他、及時滿足他的需求。
他就會相信,遇到困難,會有人及時幫助他。
這樣的孩子,會對世界更信任,也更願意去融入外界。
而且,從科學角度來說,經常被抱的孩子,大腦中會分泌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讓人感到溫暖、信任。
孩子小時候的親密接觸越多,大腦就越容易形成「我很安全,我是被愛的」這種穩定的心理模式。
這樣的孩子,長大后遇到挑戰時,更容易保持冷靜,不會因為一點小挫折就害怕、退縮。
所以,別怕抱孩子!
安全感足的孩子,長大了會更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