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抱」的娃,和「經常躺」的孩子,哪個更好?長大後區別明顯

二:「經常躺」的孩子
相反,如果孩子總是「躺著長大」,安全感不足,長大后可能會更焦慮,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較弱。

隔壁家銘銘就是個例子。

他媽媽總覺得孩子不能抱太多,一哭就哄哄,放小床上自己待著。

銘銘相比同齡人,膽子更小,難以融入集體,上了3年幼兒園,就哭了3年。

小時候缺乏足夠的「身體接觸」,孩子的大腦分泌的安全激素較少,就容易焦慮、不安。

他們長大后,更容易遇到以下問題:
●適應新環境能力差
他們對陌生的地方沒有安全感,去到新環境容易緊張、害怕,總想著回到父母身邊。

●容易焦慮、缺乏信任
由於小時候沒有體驗過足夠的依戀關係,他們對他人也缺乏信任。

長大后容易患得患失,不知道如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缺乏自我安撫能力
遇到困難或者情緒低落時,他們更難自己調整情緒。

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學會,如何依賴外界獲得安慰,也沒有學會如何讓自己平靜下來。

所以,孩子不是「越躺越獨立」,而是可能「越躺越膽小」。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