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媽睡」和「跟奶奶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有多大?

孩子小時候跟誰睡,真的會影響他們未來嗎?
很多人覺得這不過是個生活習慣,長大就好了。

但10年後再看,你會發現,小時候的睡覺方式,可能已經悄悄塑造了孩子的性格、人際關係,甚至影響了他們對世界的看法。

「跟媽睡」和「跟奶奶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有多大?
答案,可能超出你的想象。

1/5
「跟媽睡」和「跟奶奶睡」的孩子,10年後,差距有多大?

一:從小的陪伴,決定孩子的內心底色
孩子的安全感,最初來自睡覺時的陪伴。
晚上,是孩子最放鬆的時間,也是他們最容易表達情緒的時候。
白天受的委屈、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在睡前,他都喜歡講一講。
如果媽媽在身邊,他就能得到及時回應,情緒也就疏散了。
他會覺得:「我需要安慰時,媽媽就在。」這會讓他內心穩定,長大后更自信,更願意主動表達需求。
而長期跟奶奶睡的孩子,情況可能不太一樣。
奶奶的照顧方式,往往更關注吃飽穿暖,對情感需求的回應相對較少。

孩子能開口說的機會也就很少。
孩子可能會慢慢習慣「有事自己扛」,不主動尋求安慰。
這種模式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形成「迴避型依戀」。
遇到困難,不會主動求助,習慣自己消化情緒,看起來獨立,實則容易焦慮。
這種差別,會貫穿孩子的一生。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