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了!

李嘉誠,這位香港首富、商業巨擘,以其卓越的商業智慧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全球範圍內構建了龐大的商業帝國。
然而,近年來,尤其是他擬將旗下43個港口資產打包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的決定,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批評。
這一事件,似乎為李嘉誠的商業生涯增添了一抹複雜的色彩,也讓人不禁思考,這位商業巨擘的蓋棺定論究竟該如何書寫?
01爭議焦點:港口資產出售
2025年3月,李嘉誠家族旗下的長江和記實業宣布,擬將旗下覆蓋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資產以228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貝萊德財團。
這一交易涉及巴拿馬運河兩端的關鍵港口,引發了國內外的強烈反響。
批評者認為,這一交易可能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因為巴拿馬運河承擔著全球6%的海運貿易量,中國商船通行量佔比高達21%。
若美國藉此對中國船隻加收「政治附加費」甚至封鎖航道,將對中國外貿造成嚴重影響。

02官方態度與輿論壓力
面對這一爭議性交易,官方態度顯得尤為嚴厲。
港澳辦官網在短短三天內三次轉發評論文章,對李嘉誠的交易行為提出批評。
文章指出,企業面對大是大非要三思,要搞清楚自己站在哪一邊。
官媒《大公報》也發表文章,對李嘉誠提出五道靈魂拷問,質疑其商業行為背後的政治算計和對國家利益的考量。

輿論方面,網友普遍對李嘉誠的交易行為表示質疑和批評,認為他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
這種情緒表達,反映了公眾對李嘉誠商業行為的深刻不滿和擔憂。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