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的關係好不好,從平時閑聊中就可以看得出,別不信!

是呀,良人一語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好的講話方式決定好的親情延續,好的親情延續又決定一個家庭的幸福質量
記得女兒之前叛逆階段的時候和我鬧得很兇很兇,我指責她無理取鬧,她怪我「不愛她了」,甚至還激動地說出了「不要媽媽」、「討厭媽媽」、「我要奶奶,你去上班」的話
那時候,情緒的剎那被氣得心口生疼,我不斷地細數多年來的付出與委屈,女兒卻滿臉不屑地對我說「你說你愛我,可是我從來就沒聽你說過一句你愛我的話,別人的媽媽都會把愛你、想你掛嘴邊,可你從來就沒說過」
原來,這才是孩子真正的心聲,比起家長省吃儉用的默默無聞付出,孩子更喜歡聽得見、也能感受得到的愛意延綿
一句「寶貝,我愛你」、「寶貝,我想你了」,就勝過你追在孩子身後不斷噓寒問暖的貼心服務
所以,想要如朋友這樣,即便是長大了也依然和媽媽親如姐妹,就不要再走蘭媽踩過的坑了
嘴甜一些,然後再多對孩子說一些「愛你」、「想你」的告白情話
你會發現,你現在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被孩子現學現用,同樣也對你說「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了…」

7/11
你和孩子的關係好不好,從平時閑聊中就可以看得出,別不信!

04
嘮嗑模式
每晚睡前和孩子瞎聊十分鐘
復旦大學副教授沈奕斐博士說:
「通過社會學大量發現,所有情感都是通過聊廢話來促進的,特別是我們分享一些無聊事情的時候,就很容易讓人卸下心理防備,然後聊著聊著就有說不完的話、分享不完的事情」
是呀,正經的話就那麼多,無非是建立在需求基礎上的幾句話
說完了,就再無話題可聊
而這些話題往往都是極為無趣的,還容易直接影響和孩子之間的關係相處
就像我們前面所提到的那樣,和孩子聊天一旦沾上太高的期待,自然就會因為失落和孩子產生情緒化爭論
同事小李,和她媽媽就很喜歡聊廢話,每次看到她們母女的時候都是手挽著手
有一次公司聚餐,別人都忙著k歌、打牌、玩遊戲,她卻忙著和媽媽通電話聊廢話
小李:「老媽,我今天走在路上,聽到有個人放屁,當時的聲音老大了,為了怕對方尷尬,我一直忍著,直到拐角處才笑出聲」
電話那邊的媽媽:「哈哈哈,真的嗎?

快給我說說當時的具體細節」
隨後,媽媽還把她以前在xx地方沒忍住放屁的糗事拿出來說,母女倆越聊越投入,小李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深了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