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沖你發脾氣時,記住「4步法」,簡單、好用、輕鬆應對

③第三步:幫孩子把情緒說出來
孩子的情緒就像一團亂麻,他自己也說不清楚。

你要做的,就是幫他把這團亂麻捋清楚。

你可以直接問他:「你是覺得生氣,還是有點傷心?」
如果孩子答不上來,可以換種方式引導:「你是覺得不公平,還是覺得被忽視了?」
當孩子說出「我是因為XXX才生氣的」,他就已經在慢慢整理自己的情緒了。

你還可以替他說出來,比如:
「你是不是覺得,這本是你的生日,應該你先玩這個玩具?」
「你是不是很想讓媽媽再陪你一會兒?」
這種引導,不僅能讓孩子自己弄清楚自己的感受,還能減少以後無意義的哭鬧,因為他學會了更清楚地表達自己。

④第四步:給孩子選擇,幫他找回掌控感
孩子發脾氣時,往往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了」,才會失控。

如果你給他一個「選擇權」,他會感覺自己還能掌控一點東西,情緒就容易平復下來。

比如:
「你想先喝點水,還是先抱抱媽媽?」
「你想自己收拾玩具,還是我幫你收?」
「你想自己穿鞋,還是我幫你穿?」
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不是完全沒辦法,而是還有可選擇的餘地,他的心就會慢慢定下來。
三: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多家長管孩子,要麼是「強壓」,要麼是「妥協」。

「強壓」,就是不管孩子的情緒,直接壓制:「不許哭!」
「妥協」,就是孩子一哭就讓步:「好了,別哭了,答應你還不行嗎。

這兩種方式,都治標不治本。

「強壓」會讓孩子的情緒積壓,他長大后,要麼更加叛逆,要麼變得不敢表達自己。

「妥協」,則讓孩子養成「哭就能得到想要的」習慣,你會發現,以後他越長大越難管。

而「4步法」,是個折中的辦法——既能讓孩子的情緒被理解,又能讓他學會更好的表達方式。

如果我們每次都這樣引導,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哦,原來我可以不哭,不發脾氣,也能讓媽媽明白我想要什麼。

久而久之,他的情緒爆發次數,就會越來越少。

下次孩子發脾氣時,咱先別急著吼,試試「4步法」。

從第一步開始,先穩住自己,然後一步步走下去。

你會發現,家裡原本的「雞飛狗跳」,可以慢慢變成一個情緒穩定、相互理解的空間。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