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孩子「窩裡橫」,我們可以怎麼做?
如果孩子窩裡橫、在外慫,我們可以怎麼做?
①第一步,是爸爸要「露臉」。
爸爸多露臉,不是讓他回家訓話,而是要真正參與孩子的日常。
哪怕只是陪孩子玩一局遊戲,或者一起吃頓飯、聊十分鐘的天。
孩子對爸爸的需要,從來不是「聽你說教」,而是「你在我身邊」。
②第二步,是媽媽學會「放權」
不少媽媽把孩子的事一把抓,久了不僅自己累,還讓爸爸變得邊緣。
最可怕的是,孩子也會默認:「爸爸沒用,我只聽媽媽的。
」
這樣的家庭,會慢慢變成情緒失衡的戰場。
③第三步,是兩個人一起設「邊界」
家裡不能只有愛,沒有規矩。
規矩不只是「不能做什麼」,更是「為什麼不能做」。
孩子需要明確的邊界,也需要溫和而堅定的執行者。
這個執行者,不能總是媽媽一個人。
我一個朋友,曾經也是「窩裡橫外面慫」的典型。
後來他爸開始陪他打籃球、做飯,還和他聊學校的事。
有一次,他爸在飯桌上跟他說:「你在家裡不需要演『老大』,在外面也沒必要當『小透明』。
你可以做你自己。
」
那一晚,他第一次在飯桌上沒有爭吵,也沒有沉默。
從那之後,他慢慢變得不那麼敏感,也更自信了。
孩子不是不會表達,只是不知道在哪兒可以安全地做自己。
一個健康的爸爸,不是「不打孩子」那麼簡單,而是:他願意走進孩子的世界,也允許孩子走進他心裡。
家,是孩子練習人生的第一站。
而父親,永遠是那個最容易被忽略,卻最不能缺席的人。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作者簡介:布穀媽媽,讀書、帶娃、寫作,點擊關注,育兒路上撿知識~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