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一個朋友,她告訴說:
「我覺得我媽好像整個人都變了,年紀越大,似乎也變得越開明了,以前做什麼她都要用反駁的方式讓我慎重,現在做什麼都會想都沒想地支持我、讓我放心大膽地嘗試」
「與此同時,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媽好像成了我的粉頭子,她會在我面前表現得唯唯諾諾、小心翼翼」
「我想,大概就是我偷走了她的所有智慧和耐心吧,所以只剩下唯唯諾諾的依賴了」
還認識一個媽媽,以前就是典型的「為孩子而活」
公公和婆婆沒有幫她帶過一天孩子,她沒有說什麼,只是淡淡地描述:
「老人有老人自己的生活,他們把自己的兒子女兒帶大就已經完成任務,辛勞了一輩子,也該是享清福的時候了,至於孫子孫女嘛,他們幫忙照顧是我們當晚輩的福氣,不幫忙照顧也是本份,沒有什麼好計較的」
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曾經任勞任怨、埋頭苦幹,費心巴力討好公婆的她,突然性情大變
逢年過節不再為公婆精心挑選禮物,不會討好誰,也不會巴結誰
以前是眼裡只有孩子,現在是每天早上起床先化個美美的淡妝
至於女兒,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收拾好,什麼時候喊她可以出發了,她才會換上鞋打算出門
對於這一點,公婆都覺得「這媽當的,一點責任意識都沒有」
事實上,這恰恰是媽媽活通透了
特別是以前事事以孩子為先,現在卻把時間多用在自己身上,也不是不負責任的行為,而是媽媽們發現了最適合自己、也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特別是以下幾種表現,往往就是媽媽們養娃越來越輕鬆的好兆頭:

01
不再腳跟腳服務
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養好一個孩子簡單,只需要讓孩子吃好、玩好、睡好就夠了
可教好一個孩子並不簡單,特別是養出一個有愛心,又懂得尊重父母、關心他人、具有責任感的孩子,一定是需要一定的方法與手段
有個男孩,爸爸媽媽外出打工,他從幼兒園開始就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剛開始的時候奶奶疼孫心切,對孩子幾乎是有求必應,生怕哪裡讓孩子受了罪、吃了虧
等到放寒假暑假,到了爸爸媽媽那裡也是一樣,由於陪伴缺失的虧欠,父母對他也是滿臉的包容和滿足
於是,爺爺奶奶心疼,爸爸媽媽虧欠,男孩很快就長歪了
平時不尊重父母不說,對爺爺奶奶也經常大吼大叫,只要是有一次需求沒有被滿足,那就忘記了之前所有的好
有一次,就因為奶奶不讓他吃飯的時候玩手機,他就生氣地一把拽著奶奶的頭髮發泄情緒
一剎那,奶奶瞬間被氣得紅溫了
單手一把拉著孩子往卧室里拽,再趁著問題顯現最明顯的時候教訓說:
「沒辦法,如果我再不管你,就沒人能管得了你了,我打你不是為了懲罰你,而是不想你長大后將來連人都不會做,別人也說你的父母沒把你指教好,沒有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