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里,有一種行為是比較「危險」的,請大家最好儘早糾正

02
用嘴巴打壓孩子
好的教育從來都不是誰的聲音大,更不是誰的年齡大輩份高就要去服從誰、聽從誰
真正能做到好的教育的,往往是具有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的這兩種能力
認識一個喜歡用情緒管理孩子的媽媽,她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只需要「聲音足夠大」,就可以讓孩子乖乖聽話
剛開始的時候這一招也確實好用,只要孩子做得不對、或者有半點不聽話搗亂的時候,媽媽就會故意加大聲音對孩子一頓吼
可後面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長大,這一招竟意外地慢慢失效了
有一次,就因為媽媽在大庭廣眾之下揭露他不寫作業,還故意騙人說「作業寫完」的惡行
孩子不服氣,憤怒地沖著媽媽大喊「真煩人,能不能把嘴巴閉上呀」
媽媽繼續添油加醋地下達命令:「你自己看著辦,如果今天回家檢查作業你沒寫完,我就把你攆到門外去,第二天也不準換衣服,就穿你身上的臟衣服去上學」
本以為,如此一番敲打和威脅,孩子就能如往常一樣乖乖聽話了
可沒想到,這一次的孩子顯得格外不服氣,對媽媽的話不僅無動於衷,甚至還故意挑釁地說:「好呀,有本事你就把我攆出去吧,我早都已經受夠你了,巴不得早點離開這個家呢,多待一秒都覺得煩,多待一秒也覺得會窒息」
聽完這些,再看著孩子堅定的眼神,媽媽有那麼一瞬間愣神
她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逐漸脫離了她的掌控,開始變得不聽話,也頻繁地開始和她犟嘴,還甚至到了根本「管不住」的地步

5/8
愛孩子里,有一種行為是比較「危險」的,請大家最好儘早糾正

事實上,這就是用嘴巴打壓孩子的結果
而「聲音大」不代表在理,用嘴巴打壓孩子的結果也往往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負面
例子中的孩子就是如此
由於長期被媽媽的語言嘮叨和打擊,導致他早就已經心生不滿了,只不過是礙於從小到大的威嚴還不敢完全發泄出來
可負面情緒這東西怎麼可能只進不出呢?

特別是不服氣、厭惡情緒憋在心裡久了,遲早都會出現問題
不想孩子被情緒所吞沒,那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嘴巴」,同樣一件事換一種友好、積極能量表達出來,那結果都是完全不同的
還認識一個媽媽,她以前也是屬於比較嘴碎、喜歡打壓孩子性格
本以為從一開始把孩子掌控在手心,孩子就逃脫不掉、也會乖乖聽話了,可到了後面女兒揚言她要逃離牢籠時才明白,原來以前愛孩子方式竟然是不斷打壓孩子的錯誤方式
理解並認識到這一點后,她直接想通了,自此不再對孩子刀子嘴豆腐心,一反常態地支持孩子的決定,也耐心地聽孩子把一句話完整說完之後,她們母女的親子關係才得到了有效改善和維護
所以,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和諧且穩定的,保持一張「會說話」、「說好話」的嘴巴,才是親子關係里最需要的營養劑
當然了,這裡的「會說話」、「說好話」,可不是怕孩子,更不是溺愛孩子,而是讓人與人之間的對話變得更有感情、更有溫度一些
特別是在好話能聽進心裡、也能甜進心裡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很多曾經比較複雜的事情也變得簡單多了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