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用「愛」名義控制孩子
好的教育,其實就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與考驗之路,只有我們愛得恰到好處的情況下,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得獨立而有尊嚴
有一個朋友,如今已經三十多歲了,可她至今都沒有感受過真正自由的人生
原來,朋友媽媽不僅控制欲強,就連「偷窺欲」也根本不相上下
從小到大,朋友每次背著書包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媽媽喊過去檢查書包,充其量的目的就是知道朋友在外面有沒有交什麼不三不四的朋友,在課堂上有沒有認真聽講,書包里有沒有和學習無關的東西
知道有一個帶鎖的日記本,媽媽就會趁著朋友不在家的功夫多翻偷窺,知道新交了一個學習不好的朋友,也會大吵大鬧地要求遠離和絕交…
直到後來大學畢業,也找了工作,媽媽的控制欲依然還在
朋友想留在市裡邊工作,媽媽覺得市裡邊不如回到縣上發展,離家近,也照樣有發展前途
朋友拒絕了
媽媽就在電話那邊又是哭又是鬧,不停地列舉過去二十多年的辛苦養育、還有數不清的犧牲與付出
為了逃離媽媽的掌控,朋友也一氣之下跑到一千多公里之外的地方工作
在那裡,她和室友住著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出租屋,本以為就此自由,也可以過上一段自由自在的人生
不曾想,媽媽不知道在哪裡打聽到了她的位置,然後還親自找到了出租屋
而母女倆時隔一年的再次相聚,媽媽開口的第一句話也是「看看你的劉海像什麼?
額頭上的兩根須,跟鯰魚一樣,真是醜死了」
為了讓朋友跟她回到老家工作,還自作主張地拿手機給領導發去了辭職的信息

一瞬間,朋友得知真相后,直接拿剪刀把劉海咔咔幾下剪齊,然後又把家裡能砸的都砸光、能扔的也都扔得滿地都是
看著朋友那發瘋般的模樣,媽媽還在一旁不解,她仍然覺得「這麼做都是為了你好」
可事實上,父母無孔不入的愛有時候恰恰是子女一次次窒息、和崩潰的催化劑
特別是那些拼了命,也要逃離原生家庭掌控的子女,往往都是擁有著被不停打壓、控制、還有威脅的童年陰影
如果一段成長、一個家庭是充滿愛而溫暖的,那孩子怎麼會捨得離開如此溫暖的家呢
所以,愛孩子看似簡單,實則一點都不容易,特別是如何把孩子愛好愛對,又如何讓孩子能感受得到愛,這可是一條不簡單的路
唯有多一些理解、包容、開明,還有凡事多問一問孩子的意見,在充盈的愛與尊重下,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那麼,關於愛孩子里的一些「危險」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
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