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心裡,親人的「排序」是這樣的,不管你是不是媽媽

三:不是孩子「忘恩負義」,而是表達不同
有的奶奶說:「我都給他做飯做了七年,他現在居然說『我媽做的才好吃』!」
有的媽媽也苦:「孩子不跟我親,反而成天抱著他奶奶不撒手,我這媽白當了?」
可你要知道,孩子不是記不住,而是還不會表達「我心疼你」、「我感激你」。

他們表達愛和依賴的方式,和我們大人不一樣。

他可能嘴上不說,但當你不在身邊,他就不安;
你生病了,他會偷偷摸你額頭;
他考試考砸了,雖然罵你凶,但哭著還是往你懷裡鑽。

愛,不是喊得響,而是藏在細節里。

很多人會陷入「我在孩子心裡有沒有排到第一」的糾結里,覺得這就代表地位,代表孩子以後孝不孝順,記不記情。

但其實,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
媽媽,是孩子的港灣,隨時可以靠岸;
奶奶/姥姥,是那個總在背後張羅飯菜、安靜守護的溫柔身影;
爸爸嘛,可能是偶爾路過的輪船,有點遠,但他在。

孩子的愛,不是只有一個「頭名」,是分層、分場景的。

他可能在傷心時找你,在高興時找別人,但這並不代表你不重要。
有些奶奶帶孩子長大,孩子上大學了,突然打來電話說:「奶奶,我夢見你做的排骨飯了,想吃。

那一刻,你才明白,他一直沒忘。

所以,別太在意你是不是「孩子最親的那一個」。

孩子的心,是流動的,是會變的。

但他記得誰對他好,誰在他跌倒時伸手,誰在他哭的時候擦眼淚。

你是媽媽也好,是奶奶姥姥也罷,你付出的那些點點滴滴,孩子未必天天掛嘴上,但他都放在心底了。

就像夜晚的月亮,安靜不說話,卻一直在照著他。

你若安心付出,不爭不搶,孩子反而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突然回頭看你一眼。

那一眼裡,全是愛。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