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請改掉這些「偷走健康」的洗碗習慣!

原因就是生肉、魚類里通常含有致病菌(如沙門氏菌、寄生蟲卵)會污染熟食餐具,引發食物中毒。

如沙門氏菌,在混合清洗的餐具表面存活時間可達48小時(室溫下),甚至更久;
生魚攜帶的寄生蟲卵在潮濕環境中,也可存活 72小時以上,一旦吃進肚子里,輕則腹瀉,重則食物中毒。

19/21
爸爸媽媽,請改掉這些「偷走健康」的洗碗習慣!

建議:除了處理生食的刀具、砧板最好分開,清洗生熟餐具,也必須分類清洗。

至於清洗用的抹布,有條件區分的最好區分,沒有條件的,洗完生食,也應該高溫煮洗后 再用到熟食餐具上,避免交叉污染,否則你理解的洗乾淨,實則是「偽乾淨」。
8、洗差不多乾淨就行了有的人洗碗,也不知道在糊弄誰,差不多乾淨就行了,完事之後,要不是有肉眼殘留的污漬,就是縫隙裡面還是髒的,特別是飯盒的蓋子,都沒眼看。
關鍵也不是含沙射影誰,身邊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20/21
爸爸媽媽,請改掉這些「偷走健康」的洗碗習慣!

真的別小看這些縫隙殘留,比如飯盒蓋子里、鍋蓋里,會發霉、滋生黃麴黴毒素,又或者筷子縫內容易滋生幽門螺桿菌等病原體。

研究表明Hp在濕潤環境中可存活數小時至數天。

再用這些「不幹凈」的餐具吃飯,腸胃能健康嗎?
建議:在清洗餐具時,一些能拆解的餐具,盡量拆解清洗,比如飯盒的密封膠圈、排氣孔;不能拆解的,像鍋蓋不鏽鋼圈,最好用縫隙刷刷乾淨,即使做不到頓頓刷,也應該一兩天 刷一次,並定期進行高溫消毒。
實在不行了,我看很多人把鍋蓋上的不鏽鋼圈拆了,也不影響使用。
參考文獻:中華預防醫學會環境與健康分會(2019年)《家庭廚房衛生狀況調查及干預研究》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的調查
NSF International(2020年)《國際家居衛生調查報告》
英國《環境微生物學》期刊
《Food Control(2020)》期刊「關於餐具存放方式對細菌滋生的影響」,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復用餐飲具清洗消毒指引》
期刊: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19)
期刊: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2018)
《整體環境科學》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