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個方法是:抓大放小。
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在叛逆期出現人身危險、斷送前程,於是無時無刻都在說教孩子。
但,這樣很容易出現一個惡性循環:
孩子發現自己在父母眼中做什麼都不對,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可以做任何壞事,因為他們已經不能更糟糕了。
擔心孩子叛逆的父母,會引導孩子變得更加叛逆。
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更重要的是要想好:
什麼性命攸關的原則,是作為權威必須要捍衛的;
其他事情必須要讓步,分清楚主次。
在大多數事情上,父母可以秉持一種與孩子商量的態度,尊重孩子通過犯錯的方式學習。
例如,
孩子偶爾晚睡,父母不用嘮叨,讓孩子熬幾個夜,第二天他上課打瞌睡,被老師
點名批評了,孩子感覺到自尊受損了,自然就會睡多一些。
但是對於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要狠抓死抓。
這樣是給孩子一個很明確的信息:這是紅線底線,不能夠逾越。
例如,
孩子放假回家,不能夠去水庫裡面游泳,因為這是會危及生命的,無論孩子怎麼
大吵大鬧,父母也不能放鬆。
所以,即使孩子叛逆,心裡也會盤算——
在什麼問題上,反對父母是容易成功的;
在什麼問題上反對,是沒有效果的。
這給與孩子一種對於自己能力的真實感知:我是有能力的,但不是全能的。
在溝通的過程中,讓孩子看到不同規則的重要程度之分,反而能夠降低他們危害自己的可能性。
寫在最後
孩子的叛逆期可以說是一個很難熬的時期,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黎明前最暗時刻」。
孩子要成長,他們需要展現出自己的攻擊性、征服欲;
作為父母需要忍受一段時間,會過得很不舒服。
這個階段的處理,影響孩子以後在這個世界中生存的能力;
也更會直接影響親子關係究竟是走向親近還是疏遠。
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
順利度過這段艱辛之後,雙方都能以一種更加成熟的方式來表達對彼此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