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中年人不止是員工,也是子女、爸媽、丈夫、妻子,除了要賺錢,我們還要收拾家務、照顧孩子、贍養父母。
像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媽媽,可能早上6點半就要起床準備早餐,照顧孩子洗漱、吃飯。
等送完孩子上學,又要趕去公司上班。
並在之後的8小時里,處理各種瑣碎、麻煩、高壓的工作。
等下了班回到家,第一時間就要開始收拾家務,輔導孩子功課。
直到把孩子哄上床睡覺,自己也洗漱完畢,時間已經接近深夜。
一天下來,壓根沒有任何喘息的空間。
且日復一日,天天如此。
更別提生活還會穿插出現意外:孩子在學校出事了,父母突然生病了,親戚需要幫助了......這些都進一步消耗著我們本就不多的時間和精力。
精力在被無限透支,卻無處回血。
自然,我們會報復性地渴望「刷會兒手機、喝杯飲料、抽根煙」。
畢竟,還有什麼放鬆,比碎片化娛樂成本更低,見效更快呢?
只是到頭來,這些也不過是進一步的透支罷了。
所以如今,「賺不到錢、沒有時間、過度疲勞」如同三座大山,死死困住了中年人。
讓我們把生活過成了一個解不開的死結:想卷卷不動,想停沒法停,想逃逃不掉,無休止的損耗。
03
缺乏外界的支持
無處補給能量
除了壓力超載,如今中年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像一座「孤島」。
試想看看,你和另一半是不是除了孩子,已經漸漸無話可說了?
只有在外人面前才會扮演「模範夫妻」,有說有笑。
其餘在家的時間,都更像合租的室友:
有事說事,沒事各過各的,沒有多餘的閑話或關心;
白天不聯繫,晚上除了陪伴孩子,其他時候就各自玩手機,玩累了就睡;
住在同個房間,但同床不同被,睡覺背靠背;
徹底放棄了儀式感,生日、情人節、結婚紀念日都淪為了最普通的一天。
這樣的生活,看起來省力。
但實際上,會在無形之中累積更多的壓力。
根據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發現:
夫妻間若連續3天僅進行事務性對話,像「記得交水費」「別忘了晚上去接孩子」,關係緊張程度會上升58%。
而當夫妻進行深度對話、擁抱、親吻等肢體接觸時,身體則會分泌催產素,能有效緩解壓力。
想起歐文亞隆曾說: 「人們傾訴不是為了被解決,而是為了被看見。
」
感情交流雖無法幫我們解決現實問題,卻能緩解身體里的壓力,讓日子變得不那麼難過。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朋友或親人。
人到中年,都會漸漸淡出朋友圈。
倒不是有意為之,而是真的分身乏術。
即便有心見面,也可能因為「工作孩子老公」等正事,而湊不到雙方都合適的時間。
三番五次的碰不上后,大家都會默契地不再提起相聚。
以免彼此叨擾。
而親人呢?
少有年邁的父母能有足夠的財力和心力去支持兒女的生活。
更多時候,我們的糟心事只是連累他們瞎擔心。
一不小心,還容易愁壞身體。
倒不如報喜不報憂,壓力全都自己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