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感受不到快樂的人,可能不是抑鬱,不是消極,而是……

3、不要長時間躺著,多去大自然里走走
躺在床上的時間越久,情緒就會越抑鬱。

補充能量最好的辦法是睡眠,如果睡不著,不如起來出門走走。

切記,太陽是抑鬱的天敵。

走出門感受陽光曬在身上的暖意,微風吹過身體的溫柔,觀察天空中雲朵的移動,呼吸樹木散發的清新空氣。

專註地感受這一刻,便能慢慢回血。

4、專註去做一件有點困難的小事
能量越低時,越要少刷手機,不論是朋友圈還是社交媒體。

屏蔽別人的生活,才能把能量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然後去做些需要專註的事情,至少保持20分鐘:例如看書、寫作、畫畫、跑步、做飯、收納衣櫃。

能量低時,我們需要休息,但也不能完全躺平。

5、擁有過渡性空間
我們都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可以卸下各種身份的責任與壓力,喘一口氣。

因此,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過渡性空間」。

例如工作壓力太大時,去洗手間安靜一會兒;下班后,在車裡獨處10分鐘;偶爾休假半天,去圖書館看看書;在周末獨自去看場演唱會或電影。

6、尋找階段性的搭子
中年人需要的陪伴,比起老朋友,更適合搭子:沒人過問生活中的煩心事,不涉及隱私,只是一起玩,搭個伴,彼此誰都不負擔。

所以啊,不妨加入小區的羽毛球群,組團去打場羽毛球;又或者在陪娃參加遊學活動時,和其他娃的父母搭個伴。

可以閑聊,也可以保持安靜,互相有個照應。

在文章的最後,想和大家說: 「從低能量的狀態中走出來,最重要的是每天前進一點點。
好狀態不是等來的,而是一點點做小事後積累而來的。

點個
,祝福我們都能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

你現在有過度疲憊的感覺嗎?

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歡迎來評論區,大家一起聊聊。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