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孩子「被否定」時
孩子跑過來,眼睛亮亮的,說:「媽媽,我以後要擺個小攤,賣烤紅薯!」
我們正端著一碗熱湯準備追劇,沒抬頭就來一句:「賣烤紅薯有什麼出息?
好好讀書,不然以後有的是苦吃。
」
孩子頓了一下,笑容慢慢垮下去,轉身跑回了房間。
這時候,我們可能還沒意識到,剛剛那句「沒當回事」的話,其實是給了他一盆冷水——還是拌著冰塊的那種。
孩子的夢想啊,大多都帶點「冒傻氣」。
今天想賣紅薯,明天想開商場,後天可能就想去太空。
聽起來不靠譜,可他們的世界,本來就五顏六色、天馬行空。
孩子從小需要獲得一種信念,叫「我能行」。
而這份「我能行」的種子,最初往往來自最親近的人——也就是我們。
我們相信他,他就敢繼續做夢;
我們潑冷水,他就開始懷疑自己。
我們不需要盲目鼓勵,不用每次都大喊「你最棒!」
而可以換種方式說:「聽起來挺不錯的!那你想怎麼開始呢?」
就這一句,可能就是他心裡悄悄種下的那棵「大樹苗」。
孩子走的每一步,都在用小小的腳印探索「我是誰」。
而我們要做的,不是替他選路,而是在人生的起點,先做那個堅定喊「加油」的人。
因為不管外面風多大,最起碼,他知道家裡有一個人,會一直看好他。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