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我們可以怎麼做?
孩子睡覺「翻來覆去」,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要糾正」,但其實,這件事不是「管住他」就能解決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讀懂,孩子這些小動作背後的真正需求。
①建立睡前的「儀式感」
一個固定的睡前流程,可以讓孩子的大腦慢慢進入「休息狀態」。
比如:
✔洗個溫水澡;
✔關掉電子產品;
✔講個安靜的故事;
✔抱一抱,說「媽媽愛你」;
每天都做這樣的流程,孩子會形成「生物鐘」,知道接下來就是要睡覺的時間,情緒更安穩,動作也會減少。
②提供「被允許動」的空間
孩子翻身、滾動,其實是在調整姿勢、釋放壓力。
我們不必強行讓他「別動」,可以適當調整環境:
●床大一點,讓孩子有「翻滾空間」;
●用護欄或床墊圍一圈,避免摔下床;
●給他一個喜歡的安撫玩具,能分散注意力;
●被子不要太重,睡衣要舒適透氣。
這不是限制,而是引導和包容,讓孩子在「自由中有邊界」。
③照顧好你自己,也很重要
很多媽媽,半夜被孩子踢醒、壓醒,第二天頂著熊貓眼還要上班、帶娃,真的不容易。
我們可以:
✔和爸爸輪流照顧;
✔給自己安排短時間的小睡或放鬆;
✔找同樣在帶娃的媽媽聊聊天,釋放情緒。
別覺得「犧牲自己」是理所應當的母愛,照顧好自己,才能更溫柔地接住孩子的需求。
有句話說得好:「總有一天,你會懷念,那些你嫌棄的孩子翻來覆去的夜晚,」
孩子長大的速度,比我們想象得還快。
當有一天,他們不再貼著我們睡、不再翻來滾去、不再踢我們一腳的時候。
我們會突然想起,那個被我們吐槽過千百次的夜晚,竟是這麼親密、溫暖、真實。
所以,當你下次又被孩子踢醒、擠到床角的時候,別急著發火。
你可以輕聲地抱他一下,拍拍他說:「媽媽在,乖,睡吧。
」
因為你知道,那不是孩子在折騰你。
那是他在說:「媽媽,我愛你,我需要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