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先生可以在我犯錯時保持冷靜,而我卻無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覺察與反思,我發現:
我和先生性格上的差異——
根源於我們成長的原生家庭氛圍截然不同。
先生從小在一個氣氛輕鬆、寬容的家庭中長大,
而我,則在一個緊繃、嚴厲的家庭裡成長。
小時候只要先生犯錯,他的媽媽通常是穩穩地接住他、協助他。
而我一旦出錯,媽媽則是劈頭蓋臉地責罵,還會加上很多負面標籤。
像有一次,我幫媽媽煮飯,結果水放太少,飯煮焦了。
媽媽看到後,不但罵我馬虎偷懶,還說我故意找麻煩。
她罵完,自己去快速煮了一鍋麵,叫大家來吃飯。
但我心裡堵得慌,眼淚在眼眶打轉,根本吃不下。
反觀先生那邊——
有一晚,先生在廚房接水,結果一時分神忘記關水龍頭,整個廚房被水淹了。
婆婆看到後,只是冷靜地關水龍頭,輕輕提醒一句「下次記得喔」,然後默默收拾積水。
一點責備都沒有。
雖然我並不完全認同婆婆事事包辦的方式,但她那種「遇事不責怪」的態度,真的讓我很佩服。
家庭容錯率高的孩子,情緒更穩定;
家庭容錯率低的孩子,則容易焦慮、害怕犯錯。
這就是為什麼,先生能自然原諒我的失誤,而我卻總是焦躁地責怪。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