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過得清爽的女人,對婆婆的態度只有這4個字

第二層幻想:
不要幻想婆婆對你和老公一視同仁

同時在婆媳關係主題的帖子里,

我發現除了婆婆前後態度不一致外,兒媳描述婆婆最多的另一個特徵,就是「雙面人」:

在兒子面前慈眉善目,十項全能,事事包辦;
在兒媳面前則刁鑽刻薄,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在婆婆的區別對待下——

兒子心安理得地當起了「甩手掌柜」,兒媳忙裡忙外,被迫成為了「傭人」。

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關係下,兒媳們難免會疲憊不堪,身心失衡。

那麼問題來了——

婆婆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如果你拿這個問題去問一個婆婆,她很可能會說:

「我幫我的兒子,天經地義;她(媳婦)又不是我生的,憑什麼要我幫她?」

在意識層面,我相信她確實是這樣想的。

不過在潛意識層面,原因則複雜得多,它還牽扯到兩個女性之間權力的爭奪。

要知道,在婆婆的潛意識裡,兒媳不只是她的兒媳,同時也是她的「競爭者」——

不僅僅是家庭女主人地位的競爭,還包括對兒子、對孫子的佔有與爭奪。

5/10
婚後過得清爽的女人,對婆婆的態度只有這4個字

在瀏覽相關帖子時,一名寶媽網友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

她說,自從生了寶寶后,她很願意自己的媽媽過來幫忙,卻很反感婆婆過來幫忙。

一開始她以為是自己的「護崽心理」在作怪;

後來她發現不是的,而是媽媽和婆婆在行為作風上存在本質的區別。

比如:

媽媽來了會對她說:「你來陪孩子,我去幹活。」
婆婆來了則會對她說:「我來抱孩子,你去幹活。」

又比如:

媽媽會教寶寶叫「爸爸媽媽」,婆婆則會教寶寶叫「爸爸奶奶」。

最後她得出一個結論:媽媽來是想幫助她,婆婆來則是想取代她。

說實話,跟婆婆相處的日常中,我也有類似的體驗與觀感:

我帶娃時,她會以「幫忙」為由過來抱寶寶,但不會主動幫我分擔一點雜活;

先生帶娃時,她則會很主動地幹活,然後再抱著寶寶跟在先生後面走來走去。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