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長大后還能「跟媽親」的孩子,通常是媽媽做對了這3點

當然,給足孩子關愛,不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而是對孩子合理的、正向的需求及時響應。
 如果孩子無理取鬧,就要學會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比如,孩子非要一個玩具,但家裡已經有類似的。
那麼此時, 你需要先肯定他的情緒,再解釋你的想法,最後想辦法化解。
你可以說:媽媽知道你非常想要這個玩具,對嗎?

但媽媽考慮家裡已經有了類似的玩具,快放不下了。
你說咱們怎麼辦呢?

讓孩子自己想辦法,你會發現他的配合度非常高。

若 3歲前,媽媽沒有給足孩子關愛,孩子就很容易在親密關系中受傷。
長大后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親近之人,習慣用冷漠來武裝自己,表現得像個小刺蝟,對外界渾身是刺。

3~12歲,媽媽要懂得非暴力溝通
心理學家認為,3~12歲是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關鍵期。

這個階段 6歲是個分水嶺,6歲之前媽媽是世界中心,他們對媽媽非常依賴。
6歲之後孩子步入小學,接觸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學到了更多知識。
慢慢地他們發現原來老師懂得比媽媽多,和同學們玩比和媽媽玩有意思。

這個時期孩子的獨立人格逐漸形成,他們開始見縫插針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願意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不再把父母的話當作是全部,自然就會和媽媽產生分歧。
這個時候會非暴力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