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仍要「媽媽抱」:在孩子無條件愛你的年紀,請善待他!

2、降低音量,輕聲教育
美國語言學家阿爾比•梅瑞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溝通公式: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

如果我們實在忍不住,吼了孩子,請及時調低自己音量,降低雙方的憤怒感和抗拒感,再用平靜堅定的語氣輕聲教育孩子,這樣孩子也會更容易的冷靜下來接受教育。

3、讓孩子做選擇,也給自己冷靜思考的時間
孩子不是機器人,有自己的節奏和想法,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對我們百依百順。

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不妨給孩子兩個選擇,這樣他們也會更積極的與你合作,而不是為了反抗和你對著幹。

比如:
孩子不寫作業,一直玩手機。

錯誤的方式: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再看眼睛就瞎了,趕緊把作業寫了。

正確的方式:如果你先把作業寫了,等下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玩,你選多玩一會兒,還是少玩一會呢?

7/10
被罵仍要「媽媽抱」:在孩子無條件愛你的年紀,請善待他!

4、讓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而不是靠吼罵制止孩子犯錯
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孩子犯錯忍不住吼了孩子,但其實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結果,比你吼孩子或者悉心教育孩子有效的多。
比如:
孩子賴床,你怎麼叫都不肯醒,還對你發脾氣。
錯誤的方式:每天都叫孩子起床,孩子養成了依賴性,不叫不主動起床。
正確的方式:孩子因為賴床遲到了,老師批評孩子,扣了小紅花。

晚上讓孩子自己定好鬧鐘,明早準時起床。
教育專家陳鶴琴說: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在此,讓我們用春風化雨的溫柔教育孩子。

最好的父母,永遠不會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幸福的家庭,不會讓孩子活在吼罵聲中,愛孩子,請用行動告訴他。
無論你怎麼吼孩子
孩子都會愛你
作家劉繼榮曾在一篇文章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她說自己有一次去幼稚園接孩子,老師告訴她女兒吃飯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還要添飯。
正巧一個家長經過,他好奇的看了一眼女兒,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

劉繼榮覺得非常尷尬,雖然在老師面前強撐微笑,心裡卻暴躁的想找誰大吵一架。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