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讀過一本書,其中內容是一對父子經典的對話,它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之間的差別 兒子剛上學不久,問了做農民的父親:
「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笑而回答:
「一棵小樹,如果他只長一年,只能作為籬笆,或是當柴燒,而10年的樹可以作為建築的檁條。
20年的樹可就大不同了,他可以做樑、可以做柱子、可以做成堅固無比的傢具。
一個小孩若沒有上學,他7歲便可以獨自放羊,長大了能放一整群羊,但他除了這件事,卻做不了其他事情。
」
不讀書或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能賺的錢就少。
讀的書多,自我投資的錢多,花費的時間多,但是對社會的貢獻非常大,自己賺的多,地位也就更崇高。
那次的談話,兒子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逼迫他,自然會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