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要求大多數的爸爸像媽媽一樣, 做到帶小孩毫無壓力, 換尿片、泡奶粉、洗澡、綁頭髮、穿衣服、 做輔食樣樣精通,可能不少爸爸會舉手反對, 因為從性別特徵的角度來看,男女有別, 爸爸和媽媽擅長的事情不一樣!
對於「大多數孩子的爸, 照顧起寶寶來不如孩子的媽細心」, 這一點,我贊同。
但是,上帝為一個人關閉了一扇門, 就一定會為他打開一扇窗。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 如果一個男人整天和孩子混在一起, 其形象頓時就打了折扣。
但從心理學層面講,孩子們需要「奶爸」。

據美國耶魯大學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 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 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備的品質, 可以通過互動,傳承給孩子, 對他們的成長大有裨益。
所以,爸爸們,請別做隱形爸爸, 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位太久!
週末,4歲的貝貝一家要出去玩。
貝貝媽因為要抱著小弟弟, 手裡還提著一小袋東西, 所以讓貝貝爸牽著貝貝過馬路。
但是,當貝貝爸準備牽著貝貝過馬路時, 貝貝卻拚命想從貝貝爸手中掙脫出來, 一邊叫媽媽,一邊哭。
原來貝貝爸根本不知道怎能把握力度, 竟然把貝貝的手「牽出」紅痕來。
原來平時貝貝爸整日忙著工作, 從來不跟貝貝進行親密接觸, 根本不知道怎麼把握分寸。
年輕的爸爸低估了一個孩子對於帶養人的苛刻挑選。
他很敏感,不接受沒交情的伺候; 他很執拗,拒絕一切不信任的靠近。
沒有陪吃、陪玩、陪睡的經歷, 就沒有對孩子的話語權; 沒有跟孩子同一頻道的交流, 就沒有對孩子的實際影響; 沒有耐著性子忍著氣的守候, 就沒有孩子對你的服貼和聽從。
有關爸爸帶娃,大真相建議媽媽們看看, 而爸爸們則更應該看看、學習。
真相一: 媽媽的愛+爸爸的愛=童年完整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