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女兒現18歲,跟他無話不談。
他很自豪,告訴我, 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 是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 還願意跟父母好好說話。
家庭教育的本質, 不是教化,是交流與理解。
能讓孩子釋放負面情緒的家庭,溫暖有愛; 懂得聆聽的父母,也懂教育。
有個親戚的孩子, 高中戀愛,離家出走了。
找回來以後,跟父母的關係到了冰點。
父母找我,委屈地說對女兒的教育 盡心盡力,好話說盡。
我說你們的交流出了問題, 她母親睜大眼睛說: 「怎麼可能?
我每天都跟她說, 要好好學習,嘴皮都磨破了。
」 可這不是交流,是單方面的說教。
真正的交流,是像最貼心的朋友一樣: 你的一切我都懂,你的不好我接納。
中國父母最大的問題是「大主角」意識太強, 三觀極正,永遠一副: 我比你懂、我比你高級的臉。
甚至一激動,連「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這種近於詛咒的話都說得出來。
孩子屬於未來,而父母屬於過去。
教育的前提,是認同與跟隨。
如果他不認同你,你就沒辦法教育他。
而想獲得孩子的認同,你首先要認同你的孩子。
講認同這個問題,很多家長有一個困惑—— 他的想法那麼蠢,我也認同嗎?
當然。
無論多離譜的想法, 他願意跟你講,就是跟你親, 你唯一的選擇是珍惜這種信任。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