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兒子小學的時候, 想把一個欺負他的同學殺了。
看他氣得臉都歪了,我立刻說: 「他這麼壞,全班人都想把他殺了吧?」。
「媽,你太天真了,還有好幾個女生喜歡他呢。
」 「哇,怎麼個喜歡法兒?」
那天的談話,從他想殺人開始, 到害羞地跟我說 喜歡班裡一個會唱歌的女生結束。
後來他跟那個欺負過他的男生成了朋友, 自豪地宣布,掌握了跟愛打架男生相處的秘訣。
孩子在父母面前表露出的 脆弱不堪、陰暗不甘,是撒嬌, 試探,發洩,更是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
每個人的成長,都要經歷無數次心理地震, 父母不能做他們的後盾, 他們就會慢慢關閉交流這扇門。
少時,你不想聽他說「混帳話」, 以後,可能就永遠聽不到他說真話了。
孩子就變壞。
可世上的事就是那麼奇怪, 你越擔心他學壞,他越學壞。
因為即使孩子,也討厭永遠被壓抑、被定義。
就像《平民之宴》裡的廢柴兒子, 當母親堅定地認為世上只有一種成功、一種生活時, 他的所有離經叛道, 其實是為了向父母證明,我可以過另一種人生。
經常有人談論窮養富養的問題, 其實原生家庭的好,不在於物質, 而是平等與信任, 是交流的順暢與彼此的理解。
能放心大膽地在父母面前 坦露陰暗面的孩子不容易變壞。
他們相信愛,懂得愛, 人生自然而然地向著光明那方。
他們不會把挫折當成失敗, 因為從父母那裡,他們得到了做自己的底氣: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 都不會失去被信任的權利; 你的人生,不是被某一次考試, 某一次成敗定義的。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