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明,有委屈和悲傷情緒,媽媽用冷戰,處理他的情緒,結果明明反而陷入了更大的悲傷和委屈中,而且人也變得冷漠了。
淘淘,內心有焦慮和不安情緒,家人越是順著他、討好滿足他,他內心越沒有安全感。
滿足不是理解,順從討好更不是真愛,在家裡被 驕縱溺愛的孩子,到了外面沒有人待見,淘淘內心也極委屈,爸爸媽媽則傷心、失望。
心理學大咖高源老師說過: 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期待,父母只有讀懂並滿足了那份期待,孩子的情緒才能被化解,甚至可以轉化為巨大的成長動力。
麗麗,渴望獨立自主,父母只要走出「孩子不聽話」的主觀認為,盡可能多 給她自主空間,孩子會回饋父母更多的正面情緒。
明明,渴望媽媽能懂他的感受,允許他宣洩自己的情緒,並教會他如何處理情緒,媽媽光讓孩子冷靜,不面對發生,心結會越積越重,孩子因此變得冷漠。
淘淘,希望被父母理解,而不是被一味地滿足和討好,家裡與幼兒園兩重天地,淘淘不知所措,渴望爸爸媽媽能幫幫他。
大自然教育創始人朱寶義老師曾說:醫生給病人開藥,藥不對癥,病治不好,藥還會毒害身體。
教育同理,施教方法對癥了是愛,不對癥就是害,教與被教的雙方都受害。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