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效率: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孩子上學前幾年,最令父母無奈的事情,莫過於孩子的拖延:放學寫作業需要反復催促;好不容易拿出作業本,又以各種藉口磨洋工和拖延;到了晚上睡覺,又要催促千百遍......我們習慣把這些表現歸結為孩子自律性太差,其實背後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不懂得正確規劃時間。
要想成功克服拖延,我們需要幫孩子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
所謂的「規定時間」有兩個方面:第一,什麼時候開始學習。
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孩子,一般會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
孩子在學校里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
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而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就做功課。
這樣做能使孩子形成—種時間定向,—到那個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學習的願望和情緒。
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很快能專心學習。
第二,學習任務要有明確時間限制。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老人家要給侄女寄明信片,她用了一個小時找明信片,一個小時選明信片,一個多小時寫祝詞,找侄女的地址又用了半小時......將明信片寄出之後,老人家倍感疲憊。
然而,同樣的事,如果工作特別忙的人去做,可能只需要5分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要孩子做事更加利落, 你要有意識地給孩子一個截止時間。
因為很多孩子很難認識到,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一定的緊迫性, 給他的時間越充裕,他反而開始放慢節奏,任務只能在最後一刻才完成。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著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這是比嘮叨更有效的督促。
比如說:「玩十分鐘就去寫作業」「5分鐘後要出門了,你自己換好衣服」「今天老師布置的作業, 你要在半小時內完成。
」這種提醒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接下來某段時間需要做些什麼,孩子也知道如何執行,有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