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淑敏曾說: 「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童話大王鄭淵潔也指出: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做的事就是貶低。
「欣賞能讓孩子長成參天大樹,貶低能讓孩子枯萎畸形。
」 被肯定、被欣賞,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心理需求。
這種需求能夠得到滿足的孩子,會建立起較高的自尊水平,自愛、自信、注意維護自己的形象和名譽、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評價,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和價值感。
家長應當注意自己的語言,管教孩子時就事論事,不否定孩子整個人、攻擊孩子人格。
盡量保持情緒穩定、客觀理智地和孩子溝通,多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給孩子肯定,教育效果會更好。
忽視、不尊重孩子的情緒和想法許多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錯誤心態: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他的感受、想法無足輕重,於是在教育中不自覺就會很隨意地對待孩子。
對孩子愛理不理,心情好的時候會好好和孩子對話,不想理孩子的時候就直接忽視;拿孩子說的話、表達的情緒不當回事,不重視孩子的想法和意見;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的事情,孩子沒有一點話語權、選擇權······這些行為,反映出的根本問題是:家長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不相信孩子成長的潛力。
孩子生來就有被關注、被愛的需求。
如果孩子常常感覺被忽略、不被重視,就會缺少存在感、價值感,自尊心受到傷害,影響性格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孩子再小,也應該像對待大人一樣對待他,尊重他,這樣他才會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思維成熟的成年人。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