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對親近的人,反而脾氣越差?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他有兩幅面孔:
在外人眼裡,他是公認的老好人,待人和氣、熱情大方;
但在自己人面前,卻換了副模樣,嗓門一下高了八度,情緒暴躁、沒事找事。

把好脾氣送給外人,把壞脾氣留給自己人,是很多人的通病。

在外面不敢發作,回家卻開始找存在感。

對家人的真實,不該是傷害
家,是有特殊意義的地方。

很多人回到家,卸下所有防備和偽裝,卻拿自己的「真實」一面傷害著最親近的人。

一位朋友說,他父親就是這樣,讓一家子都很痛苦。

按照他父親的邏輯,正因為是家人,所以才對他們說真話,對外人那都是假客氣。

然而在朋友看來,如果當家人就是得受氣,還不如把他們當作陌生人。

還有一位朋友說,她的前夫也是這樣。

只要在外面跟客戶有了糾紛,回家就拿她撒氣,非得吵一架,忍著讓著不理他都不行。

一個人有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關係中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家人。

1/11
為什麼我們對親近的人,反而脾氣越差?

電影《大內密探零零發》中有一個經典情節:
男主(周星馳飾)因為工作不順心,回家經常對著妻子大發脾氣。
終於有一天,妻子(劉嘉玲飾)忍無可忍:
「誰得罪你了,你去把他罵回來,你不要拿我當出氣筒!」
丈夫的回答卻格外扎心:
「因為我跟你熟啊!我就拿你當出氣筒怎麼了,不服氣?

走呀!」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如果一個人被賦予了「家人」的角色,就必須包容你,存在是為了滿足你的需要,那麼成為你的家人該是多麼不幸。
對外人百般忍讓,卻對自己人苛責暴躁,這不是什麼高明的處事之道,而是人性最大的愚蠢。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