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家人的暴躁,是自己的選擇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兩面派,外人跟前一副好脾氣,對著家人卻動不動發火?
有人說,在外和氣是禮貌和距離,在家暴躁是耐心磨盡。
還有人說,因為從小耳濡目染,所以自己也養成了這樣的個性。
然而,真是這樣嗎?
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位母親正在對女兒大發雷霆、破口大罵,這時突然接到老師的電話,於是語氣立馬變得溫和。
但等到電話掛斷後,卻一點也不耽誤她被打斷的情緒,繼續罵起女兒。
或許,忍不住對家人發火,不是控制不住脾氣,而是太明白什麼時候必須忍耐、什麼時候可以發泄。
把自己的問題歸結為其它原因,不過是在找借口,試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3/11

一位朋友說,她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下長大,但正因為親身體驗過,所以不捨得讓別人也經歷類似的痛苦。
同樣是淋過雨,有的人要把別人的傘也打掉,有的人卻想著替別人撐傘。
說到底,選擇說什麼、做什麼,都是自己的決定。
無論經歷過什麼,我們都沒有被剝奪行為自由。
只是當你一次又一次地把生活的壓力宣洩到家人身上,你難看的臉色、難聽的話語,就像一把鋒利的匕首,一刀一刀凌遲在家人心頭。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