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孩子過去的學習方法難以應付更為復雜的學習內容國中的知識體系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學的學習內容以具體形象為主,有一定的記憶力就行,而國中以抽象為主,需要理解+記憶。
隨著年級越高,孩子越會發現,學習的本質並不總是在於知識量的多少,而在於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
比如有的小學生靠死記硬背能取得好成績,但是到了高年級,需要他發散思維時,這一招不見得見效。
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笨,而是他長期以來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慣性綜合的結果。
剛上國中的孩子,要不斷地從原先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如果孩子繼續以小學時期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對待國中的學習,往往會越來越吃力。
第三,國中也是孩子厭學情緒高發期十二三歲,對孩子而言,是一道坎。
我不止一次看到父母留言抱怨這個時期的孩子有多難溝通:「讀初一的兒子學習不用功,還不讓說,說幾句就把房門關上,嫌我們嘮叨!」這個時期,不僅僅孩子無助、迷茫,父母也跟著焦慮困惑。
他們告別小學生的稚氣,開始進入一個「半大不小」的年齡段,不少孩子慢慢會進入人生中最為叛逆的一個階段。
而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
2/7